临夏学生品茶喝茶上课,校园茶香伴读时光

发布时间:2025-11-03 05:30:15 来源:原创内容

清晨七点半的临夏回民中学,高二(3)班的马小军拧开保温杯,浅金色的茶汤在晨光里微微晃动。他轻吹热气呷了一口,跟着语文老师念《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茶香与书香交织,仿佛给晨读镀上柔光。

这样的场景在临夏校园里越来越常见。起初有老师担心喝茶影响课堂秩序,没想到孩子们反而更专注了。初叁班主任李老师发现,上午第二节课打瞌睡的学生少了,“捧着茶杯的孩子眼睛里都有光”。

茶香里的成长密码

校园茶文化悄然兴起,倒不是学校硬性规定。很多学生家里都种茶,去年学校劳动课组织茶园实践后,大家突然对这片叶子产生了兴趣。有个男生在周记里写:“原来爸爸每天喝的茶,要经过十二道工序才能到我们手里。”

现在课间十分钟,茶水间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女生们喜欢分享家里自制的八宝茶,男生则热衷比较不同茶叶的耐泡度。物理老师顺势做了个“茶叶密度测定”实验,那些总记不住公式的孩子,竟然抢着用浮力定律计算茶梗的沉降速度。

马小军的茶杯里永远泡着父亲炒的春尖茶。他说这味道让他想起采茶时,露珠从指尖滑落的清凉。这个曾经坐不住的男孩,如今能安静地练完叁页毛笔字,“闻着茶香,心就静下来了”。

茶杯中的文化传承

更让老师们意外的是,这缕茶香串起了多学科教学。地理课讲茶马古道,历史课说唐代煎茶法,美术课则带着学生描绘茶叶在水中舒展的姿态。有次英语情景对话,两个学生用简单英语介绍盖碗茶的喝法,手舞足蹈的样子逗笑了全班。

临夏学生品茶喝茶上课不仅是个新鲜现象,更像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落地。孩子们在茶香中学会了等待——等水沸,等茶沉,等香散。这种缓慢的仪式感,恰好平衡了快节奏的学习生活。

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教室里茶香氤氲。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画着函数图像,台下偶尔响起杯盖轻碰的脆响。不知是谁的茉莉花茶开了盖,清甜的气息混着粉笔灰,在阳光里缓缓飞舞。这一刻,知识仿佛也像茶汤般,慢慢浸润着少年们的心田。

教导主任办公桌上的月考成绩单显示,开展茶文化课程的班级平均分提高了5.3%。但这个数字背后,是更多看不见的改变:那个总在走廊奔跑的男生学会了轻手轻脚泡茶,几个腼腆的女生通过茶艺表演找到了自信。

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小心地倒掉茶渣,洗净杯子。马小军把最后一口茶喝完,茶叶在杯底拼出有趣的图案。他想着明天要带些外婆晒的菊花给同桌,那个总是咳嗽的姑娘应该会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