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近郊学生约百人叁小时,相近的学生活动约叁小时
固原城外的黄土坡上,最近总能看见一群穿着校服的身影。他们叁叁两两蹲在地里,手里拿着小铲子,不知道在捣鼓什么。路过的老乡凑近一看,才发现这些学生正在收集土壤样本,还有人拿着本子记录植被分布。
带队的李老师擦了擦汗说:“这是我们学校新开的乡土实践课。孩子们要在固原近郊完成约百人叁小时的野外考察,既要学习地理知识,也要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他指了指山坡上忙碌的学生,“像这样的学生活动约叁小时,既不会耽误正常课程,又能让孩子们走出教室。”
田埂上的新课堂
初叁的王同学兴奋地展示他的发现:“你看这片苔藓,说明土壤湿度正好。原来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真的能用上!”他小心地把样本装进密封袋,“比起在教室里背书,我更喜欢这样动手学习。”
几个女生围着一株野枸杞讨论起来。“这应该是去年长出来的新苗”“不对,你看它的根系……”这样的争论声在田野间此起彼伏。带队的老乡笑着摇头:“这些娃娃观察得比我们还仔细哩!”
阳光洒在孩子们认真的脸庞上,叁小时的考察过得飞快。不知不觉,每个人的记录本都写满了观察笔记,采集袋也变得鼓鼓囊囊。
意外的收获
就在考察快结束时,忽然有个学生喊了声:“快来看这个!”同学们呼啦一下围过去,发现了一处小型滑坡的痕迹。大家立即展开讨论,有的说是雨水冲刷导致的,有的认为是植被太少。最后还是在老乡的讲解下,才明白这是水土流失的典型现象。
“这种情况我们在课堂上也讲过,”李老师说,“但亲眼见到后,孩子们的理解明显更深了。”确实,那个下午之后,很多同学都在周记里写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回程的路上,学生们还在热烈讨论着今天的发现。虽然每个人的鞋上都沾满了泥土,脸上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样的固原近郊学生约百人叁小时活动,已经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课程。
校门口,来接孩子的家长注意到,今天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不是累,而是“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再去”。有个男生甚至拉着爸爸的手说:“我以后想当个地质学家!”这片黄土地悄然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暮色渐浓,学生们的身影消失在巷口。但这次特别的经历,想必会久久留在他们心里。毕竟,在田野中学到的知识,总是格外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