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男人喜欢的小巷子,淮南男性偏爱的幽静巷道

发布时间:2025-11-02 07:18:24 来源:原创内容

这条巷子藏在老百货公司后头,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角探出几丛藓草。下午四点半,阳光斜斜地切过马头墙,把晾衣绳上的白衬衫照得透亮。穿工装的大刘蹲在门口择韭菜,忽然朝里屋喊:“老周,酱豆掀开闻闻,是不是能起缸了?”

淮南男人对这样的巷子有种说不清的眷恋。他们下班后不急着回家,总要先拐进来转两圈。五金店王老板在卷帘门边摆了象棋摊,总有人围着看。穿西装的老赵把领带松了,坐在马扎上盯着棋盘,半晌憋出一句:“你这马别着腿呢!”

巷子里的烟火日常

巷口修鞋的张师傅在这儿摆了叁十年摊。他记得以前巷子深,能一直通到淮河边上。现在周围起了高楼,就剩这二百米还留着原样。“那时候拉板车的、卖焦岗湖咸鸭蛋的,都从这儿过。”他边说边绱鞋底,锥子扎透千层布的声音格外踏实。

卖豆腐脑的叁轮车叮当响着拐进来,立即被几个刚下班的男人围住。“多浇勺辣油”“给我撒把香菜”的招呼声此起彼伏。他们端着碗站在路边吃,聊着田家庵电厂又要检修,讲着昨晚的球赛。这时候你才明白,淮南男人喜欢的小巷子,图的不是巷子本身,是这份自在。

老周家的窗户突然飘出红烧带鱼的香味。他媳妇在窗台探出身:“看见我家老周没?让他带瓶醋回来。”巷子那头应了声,消息就这样口口相传。住在楼房里的年轻人可能不懂,这种扯着嗓子喊话的交流方式,比微信语音更让人舒坦。

藏在市井的默契

这条淮南男性偏爱的幽静巷道,其实藏着套不成文的规矩。修家电的李师傅永远把维修件堆在自家门槛以内,绝不妨碍别人走路;下棋的到了六点准散场,因为要给放学孩子们让路;谁家炖了肉,总会盛一碗给隔壁独居的老人。

前阵子旧城改造,听说这片要拆迁,巷子里突然安静了几天。后来不知谁带头,家家户户都在门楣挂了红布条。市政的人来测量时,王老板递上烟:“您看看,这巷子虽然老,但我们都收拾得利索。”其实测量员也是淮南人,他父亲那辈就住在这样的小巷里。最后红线往南挪了五米,保住了这片巷子。

傍晚时分最是热闹。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跑,煤炉子的青烟和炒菜的香气混在一起。有人把电视机搬到门口,新闻联播的声音传遍整条巷子。几个男人聚在路灯下,不像白天那样高谈阔论,只是安静地站着,偶尔交换支烟。

夜深了,巷子渐渐静下来。只有老周家还亮着灯,他在给儿子做轮船模型。刨木头的声音沙沙响着,像在诉说这条巷子说不完的故事。明天太阳升起时,那些穿着工装、西装的男人,又会陆续走进这条熟悉的巷子。他们在这里卸下疲惫,找回最自在的模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