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子校园茶韵日常
清晨七点半,孝感某中学高二班的教室里飘着淡淡茶香。这不是什么茶艺社活动,就是普通的早自习课。同学们人手一个玻璃杯,嫩绿的茶叶在热水中舒展,有人边背书边小口啜饮,那模样颇有几分老茶馆的闲适。
班长小林从书包里掏出茶叶罐,给同桌分了小撮毛尖。“我爸说喝茶能提神,比喝饮料强。”他拧开保温杯,热气裹着茶香扑面而来。后排几个女生正比较着谁带的茶叶更香,教室里弥漫着类似春茶的清新气息。这种特别的早读场景,在孝感部分学校已经持续了大半年。
从质疑到习惯
刚开始推行这个“茶香晨读”时,不少家长直摇头:“孩子喝茶不影响上课吗?”“会不会太讲究形式了?”就连学生自己也觉得新鲜——以前课桌上只有可乐奶茶,现在突然换成茶杯,画风转变太快。
但变化在悄悄发生。往常早读课总有人打瞌睡,现在捧着热茶抿一口,精神头确实足了。更意外的是,原本吵闹的课间多了几分宁静——几个爱闹腾的男生居然围在一起研究哪种水温泡茶最合适。班主任李老师发现,自从学生开始带茶上课,迟到现象少了,早晨的课堂纪律明显好转。
学生们在校园茶韵日常中,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高叁的小王说现在每天不带茶杯就像缺了什么,那杯清茶成了连接家和学校的温暖媒介。
茶杯里的学问
看似简单的喝茶,里面门道还真不少。生物老师把茶叶发酵过程编进教案,语文老师让写《我的茶杯》观察作文。最有趣的是物理课讲到热传导,老师直接举着茶杯当教具,同学们看着茶叶在杯中的沉浮,对流体力学有了直观感受。
学生品茶喝茶上课这件事,慢慢超出了原本的预期。有家长在班级群分享自家茶山的照片,邀请同学们假期去体验采茶。几个学生自发组成了“茶叶品鉴小组”,轮流带不同品种的茶叶来交流。他们发现孝感本地茶和外地茶的差异,在闲聊中了解了更多茶文化。
教导主任笑着说起他的观察:以前课桌洞里塞的都是零食袋,现在偶尔能看到学生小心收藏的茶叶罐。这种变化让人欣慰,孩子们在茶香中学会了慢下来,懂得了分享。
窗外梧桐叶飘进走廊,秋意渐浓。教室里,少年们捧着温热茶杯,书声伴着茶香在晨光中流淌。这片独特的校园茶韵日常,正悄然改变着青春的模样。或许很多年后,他们依然会记得这个充满茶香的早晨,记得同学分享的那杯清茶带来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