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子课堂茶韵体验
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窗户,在课桌上洒下斑驳光影。瑞金中学高一(3)班的同学们正小心翼翼地将茶具摆成整齐的队列,教室里弥漫着若有若无的茶香。这是他们每周最期待的时刻——茶文化课。
授课的林老师端起白瓷盖碗,轻轻拨动茶叶。"你们看,这片瑞金红茶在热水中舒展的样子,像不像清晨的竹林在呼吸?"同学们围坐成弧形,目光聚焦在老师手中那抹逐渐晕开的琥珀色。坐在前排的李晓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原来茶叶苏醒时真的有类似蜜糖的甜香。"
指尖上的茶香记忆
课程最精彩的环节总是实践部分。这周学习的是盖碗冲泡技巧。王明同学第一次尝试时,手指被蒸汽熏得微微发红。"要像捧着初开的玉兰,"林老师托起他的手腕,"手腕放松,让茶水自然而然地流淌。"第叁次练习时,王明终于让橙红的茶汤在杯中画出完美弧线,同桌们不约而同地轻声欢呼。
随着学期推进,这些少年们的变化令人惊喜。曾经坐不住的张昊现在能静坐二十分钟专注闻香,他说这是从茶道中学到的"等待的智慧"。而语文课代表刘雨在品茶日记里写道:"每片茶叶都藏着山河岁月,我们在茶香中品味着时光的模样。"
茶盏里的文化密码
今天的课堂有些特别。林老师带来了一套别致的茶具:壶身刻着客家土楼纹样,茶海上映着红色故都的轮廓。"我们手中的每杯茶,都连着瑞金这片土地的文脉。"同学们若有所思地转动茶杯,在氤氲茶雾里,仿佛看见当年红军饮茶解乏的场景,听见采茶山歌在竹林间回荡。
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正在改变着校园生活。课间走廊里,常能看到同学们围坐在茶席旁分享各自带来的茶叶。高二的陈月组办了"茶语"社团,她们最近在复原客家擂茶的制作工艺。"原来爷爷奶奶每天喝的擂茶里,藏着这么多养生学问,"她边研磨芝麻边感叹,"这比饮料健康多了。"
暮春的茶艺室里,初叁的同学们正在准备结课展示。窗外细雨绵绵,室内茶香袅袅。李悦将刚沏好的红茶恭敬地端给来访的家长,琥珀般的茶汤在瓷杯里轻轻晃动。有位母亲抿了一口,眼眶突然湿润:"这是我小时候喝过的味道。"
茶香飘散的教室里,少年们继续着与茶叶的对话。他们或许还不完全明白,这些安静的午后正在悄悄改变着什么。但当他们将来某天端起茶杯,一定会想起在瑞金中学的课堂上,那些与茶香相伴的青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