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周边小巷位置询问
巷子口的灯光
昨天下午,室友小陈突然凑过来问我:“你知道黄山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我愣了一下,手里的奶茶差点没拿稳。这话问得有点突然,我反问他怎么突然打听这个。他挠挠头说,晚上想去那边的小吃摊买夜宵,结果导航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准确位置。
其实很多同学都有类似困惑。大学城西侧那片老居民区,确实藏着几条不太显眼的小巷。第一次去的人很容易错过——它们不像主街那样灯火通明,路口往往被茂密的梧桐树遮挡着。去年我为了找一家旧书店,也在那片转悠过好久。
记得那个飘着细雨的傍晚,我举着手机导航在原地转了叁圈。最后还是一位买菜的阿姨指的路:“往前走到红色报亭,右手边那个斜坡下去就是。”她特意提醒我,“天黑后最好结伴走,巷子里有些路灯坏了半年还没修”。
巷子里的烟火气
真正走进这些巷子会发现别有洞天。褪色的砖墙上爬着牵牛花,晾衣绳横跨在巷子上空,随风飘着衬衫和床单。傍晚五点过后,各种小吃摊陆续支棱起来——卖鸡蛋灌饼的大叔熟练地翻动着铁板,麻辣烫的雾气混着香味飘出老远。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周边小巷位置询问总能得到不同答案的原因,每片巷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轨迹。
不过要注意,有些巷子确实太窄了。上次看见两个骑共享单车的学生在巷口卡住,车把挂住了晾衣绳,惹得楼上的阿姨探出头来喊“小心点哟”。最好还是把单车停在外面主干道的划线区,步行进去更方便。
说到这个小吃摊,不得不提巷尾那家豆腐脑。老板娘总记得熟客的口味,见我来了就会问:“今天加辣酱还是甜酱?”有次下雨她少收了我两块钱,说学生都不容易。这种人情味,是外面商业街体验不到的。
安全第一最重要
当然啦,晚上九点过后我就不建议单独往深处走了。特别是靠近旧厂房那段,路灯昏暗不说,还有些堆放杂物的角落。上学期保卫处发过通知,提醒同学们尽量避开11号巷到15号巷那段路。其实周边小巷位置询问时,保安大叔会给更详细的建议——他们建议从教学区回宿舍的话,最好绕行东门的主干道,虽然多走七八分钟,但路上明亮又热闹。
我有个同学就不信邪,非要半夜去巷子里拍什么怀旧照片。结果被野猫打架的动静吓得跑出来,手机还摔裂了屏。后来他老实承认:“确实该听劝的,黑灯瞎火的地方真不能逞强。”
现在想想,这些巷子就像大学城的另一面。白天它安静地躲在繁华背后,夜晚则用零星的灯火和食物香气,编织成独特的记忆。或许过几年毕业后再回来,还会想念在巷口买烤红薯的冬夜,以及那句带着迟疑的“黄山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那里面藏着我们共同走过的青春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