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200米范围内找到附近的人进行约会,附近200米快速约会新方式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吐槽,说在七台河想认识新朋友真不容易。工作圈子固定,周末除了逛街看电影,好像就没别的社交方式了。我随口问了句:“你试过在七台河200米范围内找到附近的人进行约会吗?”他愣了下,反问道:“这能行吗?”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不太现实。但转念一想,现在大家手机都不离身,位置服务这么发达,或许真能换个思路认识身边的人。记得上周叁下班后,我在超市排队结账,前面有个女生一直在找零钱,我顺手帮她扫了付款码。后来才发现,我俩就住在同一个小区,直线距离可能都不到200米。
200米内藏着多少可能
这件事让我开始琢磨,其实我们身边一直都有潜在的朋友圈。同一个早餐店买包子的邻居,经常在同一个公交站等车的上班族,甚至健身房裡总在固定时间出现的熟悉面孔。这些人可能就住在你隔壁楼,但你们从未说过话。七台河这座小城,200米的范围可能覆盖了整个小区,甚至半条街道。这么一想,突然觉得城市变得有趣起来——每个转角都可能遇见新朋友。
现在有些本地社交平台确实能显示大致距离。我试过在午休时打开附近的人功能,发现写字楼裡居然有这么多同龄人。有个男生和我都喜欢楼下的牛肉面,就这么聊了起来。后来我们约着一起去吃面,发现彼此都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共同话题比想象中多得多。
当然,安全问题要放在第一位。我有个原则:初次见面绝对选在公共场所,而且会告诉朋友具体位置。市中心商场、图书馆咖啡区、体育馆,这些地方既安全又放松。记得第一次实践附近200米快速约会新方式时,我们约在社区书店。因为是白天,而且就在熟悉的环境裡,整个人都很自在。
从线上到线下的自然过渡
这种认识新朋友的方式最妙的是,你们已经有地理位置的共同点。可能是都喜欢小区门口那家烧烤摊,或者都常在江边散步。这些共同点让破冰变得特别自然。比起生硬的“你好,我是某某”,从吐槽物业停电,或者夸奖对方狗狗可爱开始,整个对话会顺畅很多。
上周我同事就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现在经常打羽毛球的伙伴。他们先在小区业主群裡聊到都喜欢运动,然后约在小区球场打了场球。现在每周末固定组局,还带动了其他邻居加入。这种附近200米快速约会新方式,倒不一定非要发展成恋爱关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样珍贵。
不过要提醒的是,别把期待值拉得太满。不是每次打招呼都会得到回应,也不是每个见面都能成为好朋友。有次我连着叁天在早餐店遇到同一个女生,鼓起勇气打招呼后才发现人家已经结婚了。虽然有点小尴尬,但至少尝试过了,总比每天擦肩而过却永远陌生要来得好。
现在天气转暖,公园裡散步的人多了起来。我发现傍晚在小区花园遛狗的时候,经常能遇到同样遛狗的邻居。有时候狗狗们互相闻闻味道,主人们自然就聊上了。这种不刻意的相遇,反而比正经八百的相亲自在多了。
生活在七台河这样节奏舒缓的城市,或许我们真的可以放慢脚步,留意身边200米内的人和事。下次在便利店排队时,不妨对身后的人微笑;在电梯裡遇到熟悉的陌生邻居,可以试着说声“早上好”。谁知道呢,也许你下一个好朋友,就住在你家对面那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