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私人工作室品茶,靖西私家茶坊品茗时光
靖西私家茶坊的午后时光
靖西私人工作室品茶这件事,说来挺有意思的。那天我拐进古城青石板路旁的小巷,推开一扇虚掩的木门,满室茶香扑面而来。这和普通茶馆不太一样,更像是个朋友家的客厅,墙上挂着壮族织锦,博古架上错落摆着各式茶罐。主理人是个穿棉麻衫的年轻人,正不紧不慢地烫着紫砂壶。
“试试我们靖西本地的高山云雾?”他说话时,壶嘴正冒着袅袅白气。我注意到他注水的手法很特别,水流顺着盖碗边缘缓缓环绕,像在描摹一个看不见的圆圈。他笑着说这是跟本地老茶农学的“凤凰叁点头”,能让茶叶更充分舒展。
茶汤入口的瞬间,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地域香”。这味道带着靖西山间特有的清冽,像是能把人一下子带到雾气缭绕的茶山上。主理人指着茶海里金黄的汤色说,他们工作室每年清明前都会亲自去周边村寨收茶,有时候为了几斤好茶,得在山里转上好几天。
转到隔壁的靖西私家茶坊时,日头已经西斜。这里更像是个传统茶空间,竹帘半卷,天井里的蕨类植物长得正好。穿着壮族服饰的姑娘正在教客人辨认茶饼,她手腕上的银镯随着动作轻轻作响。“我们这儿存的都是有些年头的普洱,”她掀开棉纸给我看茶饼的纹路,“靖西的气候存茶特别好,不干不湿。”
茶坊主人是个微胖的中年人,正在茶台前摆弄他的建水陶壶。听说我想了解本地茶文化,他立刻来了精神:“你看这片叶子。”他捻起泡开的茶叶在掌心摊开,“靖西茶的妙处就在叶脉的走向,像我们这儿的山水一样有筋骨。”
窗外忽然下起太阳雨,雨点打在瓦片上噼啪作响。主人不慌不忙地续了道水,说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喝陈年白茶。我们喝着茶看雨帘从屋檐垂落,他讲起去年在湖润镇发现野放茶树的经历,说那些茶树和樟树混生,带着独特的草木香气。
暮色渐浓时,茶坊亮起了暖黄的灯。有个常客拎着自家种的杨梅进来,很自然地坐在茶席空位上。主人顺手给他斟了杯茶,两人就着杨梅聊起茶园春汛的事。这种熟稔的氛围,让人感觉像是误入了邻居家的茶叙。
走出巷口时,齿间还留着茶的回甘。想起工作室主理人说过的话:“好茶不需要太多道理,喝到心里舒服就是对了。”或许这就是靖西私人工作室品茶的妙处,它把喝茶这件事,变成了生活里自然而然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