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学院后街茶座小叙
那个飘着茶香的路口
胶南女子学院后街喝茶这件事,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那天下午闲着没事,我顺着学院外墙慢慢溜达,拐过弯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茶香。这味道挺特别,不像奶茶店那种甜腻,倒像是谁家在沏正经茶叶。顺着香味往前找,果然在巷子深处瞧见了个小茶座。
门脸不大,就挂了个木牌子,上面用毛笔写着“学院后街茶座”。推门进去,老板娘正在柜台后面烫杯子。她看我站在那儿犹豫,笑着说:“同学进来坐嘛,我们这儿普洱正煮着呢。”这话说的,好像早就认得我似的。
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才发现这地方挺有意思。墙上贴满了便签纸,仔细一看,都是学生们写的。“下周考试求过”“希望她能注意到我”“毕业前一定要再来喝一次茶”……密密麻麻的,像是把整条街的故事都收集到这儿了。老板娘端茶过来时看我盯着墙看,随口说了句:“这些啊,比日记本还实在。”说完就又忙去了。
茶是普通的滇红,但配着窗外的光景,愣是喝出了别的滋味。几个女生坐在斜对面,边喝茶边小声说着实习的事。靠墙那桌是个戴眼镜的姑娘,面前摊着本书,半天没翻页,光盯着茶杯发呆。最逗的是角落里那对,男生紧张得手都在抖,女生倒是淡定地小口喝茶。这学院后街茶座,简直就是个微型人生剧场。
第二次去是个雨天。老板娘记得我,直接给了靠里的位置。雨水顺着玻璃往下淌,把外面的路灯晕成一个个光斑。这时候喝茶最舒服,热气扑在脸上,整个人都放松下来。隔壁桌的女生在聊找工作的事,说着说着声音就低了下去。老板娘适时地送过去一碟花生米,什么也没说,但那个意思大家都懂。
慢慢地我也成了常客。有时候带着书去看,有时候就纯粹来发呆。发现这茶座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老客人都知道给新来的留点空间,想聊天就凑一块儿,想安静也没人打扰。这种默契,大概就是这儿最珍贵的地方。
有天遇到个特别健谈的学姐。她说自己大一时第一次来这儿,现在都要毕业了。“你看墙上那张蓝色的便签,”她指着墙角,“那就是我大叁时贴的。”问她写的什么,她笑着摇摇头:“让它留在那儿吧。”茶凉了又续,她说了很多对于未来的打算,眼睛亮亮的。
最近这次去,发现老板娘在试新茶叶。说是学生总喝一样的会腻,得换换花样。我打趣她:“您这店都快成心理辅导站了。”她擦着杯子笑:“我哪懂那些,就是给人续杯热水罢了。”可我知道,不止这么简单。在这条喧闹的后街,这个小小的茶座像是个温柔的避风港。每个来这里喝茶的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而茶香把这些故事轻轻串联起来,成了青春里最柔软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