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车站后街的小弄堂
太仓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
每次走出太仓火车站,我都会特意绕到车站后面。那里藏着几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子,和前面宽敞的马路完全是两个世界。说真的,要不是亲眼看见,你很难想象火车站后面还保留着这样的地方。
巷子窄得刚够两个人并排走,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角长着茸茸的青苔。下午四点多,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把晾衣绳上的白衬衫照得透亮。谁家在煎带鱼,香气一阵阵飘出来,混着隔壁院子里桂花树的味道。这种味道啊,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让人走不动路。
有个老太太坐在矮凳上择韭菜,看见我路过,抬头笑了笑。她身后的木门虚掩着,能瞥见天井里种着几盆茉莉。再往前走,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是修自行车的铺子。老师傅满手油污,正给一辆老式凤凰车补胎。他说在这条车站后街的小弄堂住了叁十多年,看着火车站翻新扩建,但后面这片老街区还是老样子。
说真的,站在这里特别有意思——往前看是现代化的火车站,玻璃幕墙亮闪闪的;往后看,这些小巷子还保留着八九十年代的模样。时间在这里好像走得特别慢,晾着的衣服在风里轻轻晃动,猫咪在墙头打盹,收音机里传来咿咿呀呀的苏州评弹。
我特别喜欢傍晚时分的小巷子。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饭,炒菜声、说话声、电视声混在一起,特别有生活气息。有户人家的窗户开着,能看见屋里挂着的中国结,下面摆着全家福。这种烟火气,是那些新建的小区里找不到的。
车站后街的小弄堂里还藏着几家老店。裁缝铺的阿姨戴着老花镜踩缝纫机,杂货店的商品摆得满满当当,甚至还能找到那种铁皮糖果盒。最让我惊讶的是,这里居然还有家理发店,用的还是老式转椅,老师傅会给你认真刮脸修面。
住在巷子里的多是些老住户,彼此都认识。傍晚时分,经常看见几个老伯在巷口下棋,旁边围着一圈人观战。他们在这片住了大半辈子,每条巷子叫什么名字,哪家有什么故事,都清清楚楚。有个大爷告诉我,这些巷子当年可是热闹得很,现在年轻人大多搬走了。
不过最近我发现,巷子里也来了些新面孔。有个年轻人租了临街的房子开工作室,做手工皮具;隔壁还有个姑娘开了家小小的咖啡馆,摆着几张小桌子。老巷子慢慢有了新气象,但那份悠闲自在的氛围却没变。
天色渐暗,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不是那种很亮的路灯,而是每家每户窗口透出的温暖灯光。我又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次好像是红烧肉的味儿。这条太仓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在暮色里显得格外安静温柔。
走出巷口时回头看了看,那些亮着的窗户像星星落在人间。我想,明天要是再来,或许还会发现什么有趣的小细节——可能是某扇门上新贴的春联,也可能是墙角新开的小野花。这些藏在车站后街的小弄堂,总是给人这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