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喝茶快餐号,华荫品茗简餐推荐
周末路过华山路,抬头看见“华阴喝茶快餐号”的招牌,白底绿字格外显眼。说来有意思,这家店明明在闹市,却让人想起华山脚下那些悠闲的茶摊。推门进去,墙上的“华荫品茗简餐推荐”菜单写得密密麻麻,旁边还配着手绘的茶点插图。
老板娘正在柜台后泡茶,茶香混着蒸点的热气,在这不大的空间里飘散。“第一次来?试试我们的招牌套餐吧。”她说话时手上动作没停,紫砂壶起落间,琥珀色的茶汤正好斟满白瓷杯。我注意到她的手艺很特别,不像普通茶艺师那样讲究花式,倒像老茶馆里那些做了几十年的老师傅,每个动作都干脆利落。
简餐不简单
等餐时听见邻桌的老顾客在闲聊:“他们家啊,从来不用隔夜的米。”这话让我想起现在满大街的预制菜,能坚持现做现卖的店确实不多了。我点的套餐上桌时还冒着热气,米饭粒粒分明,配的小菜翠绿爽口。最特别的是那壶茶,不像连锁店那样标准化,反而带着些微的烟火气,就像小时候在老家喝到的味道。
翻看菜单发现,他们的“华荫品茗简餐推荐”会根据季节调整。春天有茉莉炒饭,夏天是薄荷凉面,现在入秋了,主打桂花茶香鸡。这种应时而食的做法,让人想起农村的灶台饭,什么季节就吃什么地里长的。
店里客人形形色色,有附近写字楼赶时间的上班族,也有专门来喝茶的老人家。有个穿校服的中学生每天都来,他说在这里写作业比在家效率高。可能是被店里那种不紧不慢的氛围感染了吧,既不会太安静让人犯困,也不会太吵闹。
厨房是半开放式的,能看见师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做菜不像大饭店那样精致,但特别有锅气。炒青菜时窜起的火苗,蒸笼揭盖时腾起的白雾,都让人莫名安心。这种看得见的制作过程,比任何宣传语都让人放心。
价格也实在,二十来块能吃到两荤一素的套餐,还送一壶茶。现在奶茶都卖到叁十了,这里的正山小种才十五一杯。老板娘说他们茶叶都是直接去产地收的,省掉了中间商,所以能这个价。
第二次去的时候,我试着点了菜单上标着“华阴喝茶快餐号”特色的陈皮普洱茶。茶汤入口先是有陈皮的甘甜,过后才泛起普洱的醇厚,这个搭配很妙。配上刚出炉的核桃包,莫名有种过日子的踏实感。
店里最忙是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外送订单的提示音响个不停。但再忙,老板娘给堂食客人沏茶时还是会稳稳地注水、出汤。她说这是规矩,茶泡坏了,饭再香也补不回来。
有个细节我很喜欢——每张桌子都配了个小竹篓,不是放垃圾的,是专门放用过的茶包。老板娘说这样茶渣不会串味,也方便他们收集起来做肥料。这种不经意间的讲究,比那些打着环保旗号的营销真诚多了。
最近发现他们开始卖手工茶叶蛋了,用店里的茶汤慢火煨着,蛋壳敲出细密的裂纹。买早点的人顺带捎两个,配碗白粥就是舒舒服服的一顿。这种不经意间养成的习惯,大概就是街坊生意最动人的地方。
天色渐晚,店里亮起暖黄的灯。客人换了好几拨,茶香却一直没断。或许这就是“华阴喝茶快餐号”最难得的地方——在什么都求快的年头,还有人愿意给你慢慢泡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