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大学城包夜,洪湖大学城通宵生活
洪湖大学城包夜,这话一说出来,脑海里是不是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还以为就是通宵打游戏。直到有个周末被室友硬拉出去,才算真正见识了什么叫洪湖大学城通宵生活。
晚上十一点,宿舍楼已经锁门了,但校门外的世界才刚醒。路灯把梧桐树的影子拉得老长,街上飘着烧烤摊的烟火气。穿着睡衣拖鞋的学生叁叁两两地往外走,那架势就跟下楼取个快递似的自然。
深夜食堂与不打烊的教室
拐进后街那家亮着暖黄灯光的小店,老板娘头都不抬:“老规矩?”常来的学生都知道,这儿的热干面能续面,豆浆能续杯。隔壁桌几个女生边吃边改笔笔罢,电脑插线板从墙角拖过来,一看就是熟客。老板说,他这家店啊,天亮前基本没空收拾桌子——永远都坐着写论文的、赶设计的学生。
再往前走两步,通宵自习室亮得像白天。你说奇怪不,明明宿舍也能看书,可偏偏有人觉得这里更有氛围。可能是键盘敲击声和翻书声织成的背景音特别催眠?有个戴眼镜的男生趴在桌上小憩,手边还摊着厚厚的《结构力学》。
其实洪湖大学城包夜的真谛,不全在吃喝学习。凌晨两点的篮球场上还能听见运球声,几个男生光着膀子在打球,说是夜里凉快,投得准。二十四小时便利店永远有人进出,买瓶水,或者就进去吹会儿空调——这种随时能找到人说话的感觉,大概就是青春吧。
夜色里的烟火人间
记得有次期末考前,我在打印店遇见个有趣的场景。前排男生抱着一摞资料,轮到他时突然发现手机没电了。后面排队的人二话不说,一个个接力似的把充电宝传过来。老板笑着摇头:“你们这些学生啊,都是夜猫子。”但那语气里,分明带着宠溺。
烧烤摊的阿姨记得很多人的口味。哪个姑娘不要辣,哪个小伙要加麻,她从来不会搞混。有回听见她跟熟客聊天:“你们毕业走了,我还真不习惯。”那个正在撸串的学长动作顿了一下,含含糊糊地说:“会常回来的。”但谁都明白,这种属于校园的深夜时光,过了就是过了。
天快亮的时候最有意思。卖早点的推车开始出现在街角,通宵的人陆续往回走。有精神还好的,直接去操场占位背单词;也有一边打哈欠一边发誓“下次再也不熬了”的。可你知道,到了下一个周末,洪湖大学城通宵生活依旧会如期上演。
现在偶尔路过大学城,看到那些深夜还亮着的窗口,总会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熬过的夜。那些在夜色里流淌的青春,大概会成为很多人记忆里最柔软的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