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大学门口暗号变了,校园门口的隐语已更新
那些年我们对过的暗号
你说这事儿稀奇不稀奇?前两天路过九江大学南门,听见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嘀嘀咕咕。穿着蓝色卫衣的男生凑过去问:“今天喝奶茶吗?”戴眼镜的女生眨眨眼:“椰果要双份的。”两人相视一笑,并肩就往校门外走。我愣在原地——这话听着耳生啊,去年这会儿流行的还是“去图书馆占座”呢。
记得我们上学那阵子,校门口的接头暗号可比现在直白多了。“老乡,要光盘吗?”这话一出口,懂的自然懂,不懂的还以为是卖影碟的。其实说的是校外那家川菜馆的麻辣香锅,得提前预约才能吃上。后来光盘不流行了,改成“去看樱花吗”,其实樱花早谢了,说的是新开的奶茶店买一送一。这些隐语就像校园里的蒲公英,风一吹就换一茬。
现在可好,九江大学门口暗号变了,变得更隐蔽了。前两天遇见留校任教的学弟,他跟我说现在学生管考研复习叫“修仙”,把谈恋爱称作“上选修课”。你要是在食堂听见有人说“今晚要渡劫”,千万别以为在聊玄幻小说,那准是又要通宵刷题了。
要说这校园门口的隐语已更新到什么程度?连外卖都有了专属密码。昨天在侧门听见有人喊“857到了”,还以为是夜店音乐,结果取走的是叁份黄焖鸡米饭。送餐小哥和我解释,这是他们和学生约定的取餐号,比报手机尾数快多了。你说现在年轻人脑子怎么转得这么快?
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这些暗号就像学生之间心照不宣的摩斯密码,既区分了校内校外,又带着点青春期的调皮劲儿。不过有些暗号变得实在太快,连我这常年在校门口转悠的人都跟不上节奏。上周听见有人问“去江边看月亮吗”,我还傻乎乎抬头看天,结果人家说的是江对岸新开的自习室。
这些隐语的生命力往往很短暂。可能这个月还在说“去体育馆减肥”,下个月就变成“去后山采风”了。但不管怎么变,那股子年轻人特有的机灵劲儿始终没变。就像校门口那棵老槐树,看着一茬茬学生来了又走,而树下的悄悄话永远在变着花样。
有回我特意蹲在奶茶店观察,发现学生们更新暗号多半是随性的。可能是某个社团活动后的突发奇想,或是某个寝室的夜间卧谈成果。就像活水自然流动,完全用不着刻意设计。这倒让我想起我们当年用“去听讲座”代指逃课打球的往事,现在想想还真是异曲同工。
最近这次九江大学门口暗号变得尤其有趣。连取快递都有了新说法,“领快递”升级成了“开盲盒”。可不是嘛,网购的东西确实和开盲盒差不多刺激。这些鲜活的说法在校园里口耳相传,比什么流行语都来得生动。
或许过不了多久,现在的隐语又会被新的替代。但正是这种不断更新的语言游戏,让校园生活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就像春天总会按时到来,虽然每年的花开得都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