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品茶上课群辩辩,昆山茶道学习交流群辩辩
缘起一杯茶
那天晚上,我正刷着手机,无意间在一个本地论坛的角落里看到一个标题——“昆山品茶上课群辩辩,昆山茶道学习交流群辩辩”。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我心里嘀咕了一下。品茶就品茶嘛,怎么还“上课”呢?感觉有点严肃,又有点神秘。不过,“茶道学习交流”这几个字又让我有点心动,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顺手加了进去。
刚进群的时候,群里安安静静的,跟我之前加的那些热闹的购物群、游戏群完全不一样。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进了一个“死群”。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位名叫“陆先生”的管理员出来欢迎我,语气温和,简单问了下我对哪类茶感兴趣。我说我喜欢喝绿茶,但不太懂,就是随便喝喝。他回了个微笑的表情,说:“挺好,都是从不懂开始的。”
没想到,这个群的氛围还真跟“上课”有点像。群里不定期会有一些老茶客分享,他们不叫讲课,叫“聊聊”。有一次,一位姐姐分享她泡龙井的心得,说得那叫一个细致。她说,水温不能太高,八十五度左右最好,沿着杯壁慢慢注水,看着茶叶一根根立起来,像小鱼儿在水里游,那感觉就对了。我照着试了试,嘿,还真跟我平时用开水猛冲的味道不一样,鲜爽了好多!这种在“昆山品茶上课群辩辩”里学到的点滴知识,让我对喝茶这事儿有了全新的认识。
慢慢地,我发现这个“昆山茶道学习交流群辩辩”就像一个线上的茶馆。大家来自昆山各处,从事不同的工作,但聚在这里,就是因为喜欢手里那一盏清茶。有人会在午后发一张自己泡的普洱照片,汤色红亮;有人会为买到一款性价比高的口粮茶而兴奋地分享链接;也会为茶叶应该怎么存放这种小事讨论半天。在这里,没人催你,没人考你,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交流与进步。
后来,群里组织了一次小型的线下品鉴会。我终于见到了总是在群里耐心解答问题的陆先生,也见到了那位分享龙井泡法的姐姐。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着主人娴熟地温杯、投茶、冲泡、分茶,整个房间都飘着淡淡的茶香。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上课”和“交流”的真谛。它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氛围的感染,一种慢下来感受生活的方式。我们喝的不仅仅是茶汤的滋味,更是那份由茶连接起来的宁静与愉悦。
现在,喝茶已经成了我生活中雷打不动的一个习惯。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泡上一杯。握着温暖的茶杯,想想在群里学到的那些小技巧,再想想那群因为共同爱好而相聚的朋友,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如果你也在昆山,也对茶文化有点兴趣,不妨也来找找看,说不定也能找到这样一个让你感到温暖和有所收获的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