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附近的人真实性判断
昌邑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
最近有昌邑的朋友跟我聊天,说起用微信“附近的人”这个功能。他有点纳闷,也有点好奇,问我:“你说,这上面形形色色的人,该怎么看对方是不是卖东西的呢?”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细想一下,还真有点门道。
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你打开“附近的人”,刷到的第一个头像,可能是个风景照,配上一段挺有哲理的个人签名。乍一看,哎,挺正常一个人。但你再点进去看看朋友圈,可能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了。有些人呢,朋友圈全是产物图,九宫格刷下来,从化妆品到日用百货,琳琅满目,跟个线上超市似的。这种就比较直接了,意图很明显。
那还有一种,藏得稍微深一点。他们的朋友圈不全是广告,也会发点生活动态,比如今天喝了杯奶茶,明天去哪里逛了逛。但你会发现,每隔几条,总会“不经意”地提到某个产物,或者晒个客户反馈的截图。这种节奏,就像是……嗯,像是穿插在生活剧里的“软广”。
其实啊,昌邑微信附近的人真实性判断,关键就在于多观察,别光看表面。头像和网名也是个有意思的观察点。虽然不能一棒子打死,但那些用着明显是网图美女帅哥做头像,网名直接带着“础0”开头或者各种符号,后面紧跟着产物名称或联系方式的,你心里大概就有数了。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在通讯录里靠前显示,方便别人找到。
聊上天之后,感觉就更明显了。你刚打个招呼,对方可能回应得很热情,但没说两叁句,话题就迅速地、而且非常自然地引向了某个商品或者服务。你聊生活,他聊产物优势;你聊兴趣,他聊促销活动。这种感觉,就像是和一台设定好程序的销售机器在对话,目的性非常强。
所以,回到最初那个问题。怎么看?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但有几个小窍门。别只看头像和签名,那就像书的封面,不一定代表内容。多花一两分钟,翻翻他的朋友圈,看看里面到底是在分享生活,还是在展示货架。再试着聊几句,感受一下对话的节奏和重心在哪里。如果叁句话离不开本行,那基本就明朗了。
网络是个虚拟空间,“附近的人”拉近了地理距离,但人心的距离,还得靠我们自己慢慢去甄别。无论是想交个朋友,还是真有其他打算,多一点谨慎和观察,总不是坏事。毕竟,咱们的时间挺宝贵,没必要浪费在无意义的对话上,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