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火车站小巷子,沧州火车站邻近小街

发布时间:2025-11-04 14:15:51 来源:原创内容

每次路过沧州火车站,我总会不自觉地往那条小巷子里钻。倒不是要赶火车,就是觉得那儿藏着些别处找不到的味道。

巷子其实挺窄的,两个人并排走都嫌挤。墙面斑驳得很,有些地方的石灰都剥落了,露出里面的红砖。可偏偏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总让我觉得特别亲切。巷口王师傅的修车摊摆了二十年,他那把老躺椅的吱呀声,比火车站的大钟还准。

巷子里的烟火气

往深处走几步,李婶的早点铺子还冒着热气。她家的豆浆都是用石磨磨的,豆香味特别浓。有次我赶早班车,正好撞见她在磨豆子,那香味顺着巷子飘出去老远,把刚下火车的旅客都引过来了。“这味儿,闻着就到家了。”有个大叔这么念叨,手里的行李箱还没放下就先要了碗豆浆。

可不是嘛,这条沧州火车站小巷子,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回家的第一个信号。火车站大厅里人来人往,大家都行色匆匆的,可一拐进这条巷子,脚步就不自觉地慢下来了。卖报纸的老刘总是慢悠悠地整理着当天的晨报,修鞋的张大爷一边纳鞋底一边和客人唠嗑,那节奏,和百米外的火车站完全是两个世界。

我特别喜欢在下午叁四点的时候来这儿。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把整条巷子切成明暗两半。这时候没什么人,能听见自个儿的脚步声在巷子里回响。偶尔会有猫咪从墙头跳下来,懒洋洋地打个哈欠,又钻进另一边的阴影里去了。

邻近小街的日与夜

穿过这条巷子,就是沧州火车站邻近小街了。说是小街,其实也就是稍微宽点的巷子,但热闹程度可大不一样。傍晚时分,各种小摊都支棱起来了,煎饼果子的滋啦声、糖炒栗子的翻炒声、还有各家招呼客人的吆喝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很。

街角那家理发店还是老样子,红色的转灯慢悠悠地转着。老师傅理发只要十五块,这价钱在别处可找不到了。他说他在这条街上理了叁十年的发,见过的人比火车站候车室的座位还多。“有的人小时候在我这儿理过发,现在都带着孩子来了。”他说这话时,手里的推剪也没停,那熟练劲儿,闭着眼睛都能理出个像样的发型来。

夜深了,火车站的人渐渐少了,可这条小街还亮着几盏灯。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给晚归的人留着温暖的光;网吧里还有几个等凌晨火车的年轻人在消磨时间;最晚收摊的永远是那家烧烤店,炭火的余温能坚持到最后一班夜车进站。

其实想想,这条沧州火车站邻近小街就像是个中转站。有人从这里开始新的旅程,有人在这里结束漂泊。它见证着太多的相遇和别离,却始终安静地待在火车站旁边,不声不响地陪伴着每一个路过的人。

昨天下雨,我又去了那条巷子。雨水顺着老房子的屋檐滴答落下,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修车摊的王师傅早收工了,但他的工具还整齐地摆在雨棚下面,等着明天继续。巷子深处传来电视的声音,还有谁家炒菜的香味,这些都让湿冷的雨天多了几分暖意。

可能很多人都会忽略这样一条普通的小巷子,但它就在那儿,默默地连结了火车站和这座城市。每次走在里面,都能感受到那种踏实的生活气息,让人觉得,无论走了多远,总有个地方在等着你回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