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约茶上课,东方茶约课叙

发布时间:2025-11-05 05:20:58 来源:原创内容

昨天下午叁点,我和林老师照例在城南那家叫“竹露”的茶室碰面。推开木门,风铃轻响,她早已端坐在老位置,茶海上升腾着袅袅白雾。“今天喝凤凰单丛,”她抬眼笑道,“试试你上次学的悬壶高冲。”这便是我每周最期待的东方约茶上课时光。

说来有趣,我们这东方茶约课叙的开始纯属偶然。半年前我偶遇林老师在此品茶,她随手演示的关公巡城让我看得入迷。后来每周叁的相约渐渐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没有固定教材,不设考试评分,所有的学问都融在这一方茶席之间。

茶香里的学问

记得第一次正式上课时,我连盖碗都端不稳。林老师却不急着教技巧,而是让我先闻干茶香:“别急着想下一步,让茶叶告诉你它想变成什么样子。”水注入壶的瞬间,茶叶舒展的声音像极细微的叹息。那天我才明白,原来注水的手势藏着巧劲,太快会惊了茶叶,太慢又唤不醒茶魂。

这几个月的东方约茶上课让我养成了不少习惯。现在每到周叁清晨,我会不自觉地检查茶具是否齐全,就像小时候准备书包那样认真。有回加班到凌晨,第二天还是挣扎着爬起来赴约——倒不是怕错过什么技法,而是惦记着那泡她答应要分享的九十年代老普洱。

最难忘的是立冬那次课叙。窗外飘着细雪,我们围炉煮老白茶。林老师往陶壶里添了颗桂圆:“这是茶农教的土法子,暖身最管用。”她说话时,茶汤正好滚出蟹眼般的气泡。那一刻突然觉得,我们品的何止是茶,分明是时光熬成的暖意。

如今我也能分辨出不同水温泡出的茶汤差异,但林老师总说:“技巧早晚都能学会,难的是泡茶时的那份从容。”确实,在这方寸茶席间,我学会了等待水开的耐心,体会到了分享茶汤时的喜悦。这些看似与茶无关的收获,反而成了生活中最受用的部分。

昨天临走时,林老师往我茶杯里续了最后一次水:“下周叁喝岩茶,记得带那只葵口杯。”我点头应着,收拾茶具的动作比半年前从容许多。走出茶室时夕阳正好,瓷杯在包里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像在轻轻回应着这段东方茶约课叙带来的改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