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大学城学生约茶,校园学子茶聚时光

发布时间:2025-11-06 10:00:02 来源:原创内容

阿勒泰的黄昏总是来得特别早,下午五点钟,夕阳就已经把大学城的玻璃窗染成蜜糖色。这时候我的手机震了一下,是隔壁专业的苏瑞发来的消息:“老地方,叁缺一,来不来?”

所谓“老地方”,就是大学城后门那家叫“雪莲”的茶馆。推开厚重的棉布门帘,一股混合着奶香和茶香的热气扑面而来,瞬间模糊了眼镜片。靠窗的卡座里已经坐了好几个人,苏瑞正往哈萨克族特色的木碗里斟茶,淡褐色的茶水冒着袅袅白气。

茶碗里的江湖

“你再不来,这壶奶茶都要被他们喝光了。”苏瑞把描着金色花纹的陶瓷碗推到我面前。碗里的奶茶泛着细密的泡沫,表面漂着几粒烤得焦香的塔尔米。我捧起碗暖手,听见对面学历史的王磊在吐槽:“你们知道吗?昨天去档案馆查资料,发现咱们阿勒泰在八十年代居然有个特别诗意的名字——北疆书苑。”

学设计的李薇立刻来了兴致:“要是现在还用这个名字,咱们是不是得穿长袍上课?不过说真的,每次来喝茶都能听到新鲜事。”她说着从帆布包里掏出速写本,今天画的是茶馆墙上的鹿角挂饰,线条流畅得像要跑起来。

这样的午后在我们的大学生活里重复了无数遍。有时候带着专业课本来,摊开在木桌上却很少翻动;有时候什么都不带,就为听不同专业的同学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那壶十块钱无限续杯的奶茶,见证过我们为课程设计争得面红耳赤,也陪伴过谁失恋时默默的眼泪。

在茶香中找到方向

记得去年冬天,我为了要不要辅修第二专业纠结了很久。那天下午茶馆人很少,老板在柜台后擦拭铜壶,苏瑞听完我的烦恼,往我碗里加了勺酥油:“你看这酥油,刚加进去时浮在面上,搅着搅着就融进茶里了。选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这话让我愣了半天。后来我真的选了哈萨克语辅修,现在虽然说得还不太流利,但已经能听懂茶馆老板用哈语讲的牧场故事。有时候想想,所谓成长,可能就是在这样普通的茶聚时光里悄悄发生的。

王磊最近在准备考研,每次都抱着厚厚的资料来茶馆。他说在这里比图书馆自在:“翻书声、低语声、偶尔的笑声,这些声音让知识都活过来了。”上周他还在这里找到了论文灵感——从茶馆收藏的古老茶具里,发现了草原丝绸之路的贸易线索。

夜幕降临时,我们各自收拾东西准备回宿舍。李薇把今天的画作拍照发了朋友圈,配文是“阿勒泰大学城学生约茶日常”。不过五分钟,底下就多了十几条评论,有校友留言说想念这家茶馆的味道,还有学弟问明天能不能一起来。

走出茶馆,冷空气让人精神一振。回头望去,灯笼暖光映在结霜的玻璃上,像童话里的糖果屋子。明天下午,棉布门帘还会被掀开,新的故事正在茶香里酝酿。这样的校园时光,简单却值得珍惜,就像碗底最后那口浓茶,总是格外回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