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不限次数品茶,昆玉随心品茗时光
昆玉的茶楼总是格外热闹,尤其是周末的午后。木桌椅摆得随意,茶客们叁叁两两围坐,壶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穿棉麻褂子的老师傅提着长嘴铜壶穿梭,见到熟客便点头一笑——这都是来享受昆玉不限次数品茶的老茶友了。
记得头回跟着朋友来,我还纳闷:现在茶馆不都按壶收费么?穿着靛蓝布裙的茶艺师小陆笑着解释:“咱们这儿不一样,付一次钱,龙井、普洱、铁观音随便换着喝。”她边说边烫杯子,手腕轻轻一转,茶叶便在盖碗里舒展开来,“很多人一来就是大半天,看书、会友,或者单纯发呆。”
茶香里的慢时光
墙角的李爷爷是这里的常客。每次见他都捧着那个磨得发亮的紫砂壶,有时临帖,有时和棋友对弈。他说年纪大了,就图个清静:“别处的茶馆喝两泡就得续费,在这儿踏实,想品多久品多久。”他慢悠悠地往壶里注水,“你看这普洱,第叁泡才出真味,要是着急忙慌的,哪尝得到后面的甘甜?”
茶确实要慢慢品。头泡茶往往带着浮尘,要醒;二泡茶香气初绽,还嫌单薄;等到叁泡四泡,茶叶在水里完全苏醒,那滋味才饱满起来。就像我们总说的昆玉随心品茗时光——随心,就是不赶时间,让茶和自己都在最舒服的状态。
有一回碰到个年轻人,面前摆了叁只品茗杯,分别泡着不同年份的白茶。他说正在写茶文化的论文,需要找感觉。“在图书馆查资料不如来这儿实在,”他端起杯子轻轻晃着,“同一批茶,存了一年、叁年、五年,口感完全不同。这种体验,光看书是感受不到的。”
茶楼二楼有个露天平台,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竹帘洒进来,变成细碎的光斑。坐在藤椅里,听着楼下隐约的谈笑声,手里捧着一杯刚沏的凤凰单丛——这种时候,你会觉得时光真的慢下来了。偶尔有风路过,捎来邻桌的茶香,混着自己杯里的气息,竟分不清哪边更醉人。
茶艺师小陆有空时,会教客人辨认茶叶。她抓一把干茶摊在茶荷里:“别看都是绿茶,杀青方式不同,味道天差地别。”她冲泡的手势特别好看,水流划出柔和的弧线,恰好漫过茶叶。“很多人刚开始只点最贵的,现在学会了按心情选茶——晴天喝碧螺春,雨天喝熟普,夜里失眠就换安吉白茶。”
暮色渐浓时,茶楼里点起暖黄的灯。有刚下班的上班族进来解乏,也有附近的居民拎着保温杯来打茶——这是店家贴心准备的外带服务。穿校服的中学生结伴而来,点一壶桂花乌龙,边写作业边小声讨论。他们可能还不懂品茶的门道,但已经提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昆玉不限次数品茶记忆。
走出茶楼,衣裳还沾着淡淡茶香。这味道会陪着你穿过傍晚的街巷,像刚结束一场温暖的陪伴。突然想起李爷爷下午说的话:“喝茶这件事啊,重要的不是喝了多少,而是那些因为喝茶而变得美好的时辰。”路灯次第亮起,这话在心头慢慢化开,泛起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