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肥城学生叁小时约100
最近在肥城的朋友圈里,经常看到这样的讨论:肥城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你知道吗?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还以为是哪个新开的自习室搞活动。后来问了一圈才发现,原来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这事儿得从上个月说起。我表妹在肥城读大学,有天突然找我借钱,说要参加一个“叁小时100块”的陪伴服务。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拉着她细问。原来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就是陪社区里的独居老人散步聊天,帮着买买菜什么的。老人们子女不在身边,就想着找年轻人说说话。
意想不到的双向温暖
表妹跟我说,她最开始也就是冲着报酬去的。毕竟肥城学生叁小时约100,对生活费有限的学生来说,确实挺有吸引力。但去了两次之后,她反而比老人们还期待每周的见面。有个张奶奶,每次都会给她留着自己做的桃酥,非要看着她吃完才开心。
现在我表妹那个小组已经发展到二十多人了。他们建了个群,谁有空谁就去,时间安排得挺灵活。有时候遇到老人需要搬重物,男生们都会抢着去帮忙。有个学长更细心,发现王爷爷家的灯泡坏了半年都没人换,特意跑了趟五金店。
这种肥城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服务,慢慢变成了邻里之间的情感纽带。学生们赚到了零花钱,老人们得到了陪伴,这种双向的温暖,可能比单纯的金钱交易更有价值。
昨天表妹还在群里说,李爷爷特意学了用智能手机,就为了给他们发天气预报,提醒他们降温加衣服。这种被惦记的感觉,让她想起了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现在她和几个同学商量着,要不要在期末考试后,专门给经常联系的几位老人包顿饺子。
看来在肥城这个地方,简单的陪伴正在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或许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真正珍贵的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温暖瞬间。就像表妹说的,现在她去张奶奶家,早就不是为了那100块钱了,而是真心享受那份被需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