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附近500块钱的爱情,附近500元的情感故事
胶州的夏天总是湿漉漉的,海风裹着咸味穿过老城区的巷子。我坐在便民超市门口的小马扎上,看着街对面那家总亮着粉红色灯牌的理发店。王阿姨提着菜篮子凑过来,下巴往那边一抬:"瞧见没?五百块就能谈场恋爱。"
理发店的玻璃门吱呀推开,穿褪色牛仔裤的姑娘蹲在台阶上喂流浪猫。她叫小雯,二十二岁,头发染过又褪成枯黄色。那只玳瑁猫蹭她手心时,她会笑出两颗虎牙。住在隔壁的青年旅社,四十块一晚的床位,洗手间得去走廊尽头。
五百块能买什么
五金店老板老周说,五百块是他店里半台二手空调的价钱。但对刚在物流园找到工作的小伙子们来说,这是半个月的宿舍住宿费,也是能在异乡听见温柔说话的代价。小雯她们都管这叫"情感陪护",陪吃晚饭叁十,陪逛夜市五十,要是想有人陪着说说话,两百块能聊到星星落进墨水河。
我见过物流司机大刘蹲在马路牙子上,举着手机让小雯看老家儿子的照片。"虎头虎脑的,就是成绩不好。"他嘟囔着。小雯把冰镇可乐贴在他晒伤的脖子上:"我弟弟也这样,聪明劲儿全用在打游戏上了。"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在霓虹灯照不到的角落共享了十分钟的父亲与姐姐的身份。
穿格子衫的程序员来过叁次,每次都选"纯聊天"。他说公司里没人知道他是县城考出来的状元,女朋友因为他买不起学区房分手了。小雯把薄荷烟按灭在易拉罐里:"知道我第一支口红多少钱吗?"她伸出叁根手指,"叁块五,高中小卖部买的。"
菜市场卖水产的阿娟偶尔会送些卖相不好的鱼过来。她丈夫跟人跑去新疆摘棉花那年起,她就明白这世上没有永久牌的爱情。"都是讨生活。"她剁鱼头的动作干净利落,"她们卖时间,我们卖力气,谁比谁高贵?"
深秋某晚,小雯破例没去理发店上班。她坐在青年旅社天台边缘,晃着腿看高铁像银蛇掠过城市边缘。手机里母亲的声音在夜风里断断续续:"你弟订婚要八万八..."她挂掉电话,把余额503.27元的截图发给了中介。
后来再没见过小雯。青年旅社老板娘说,有个东北客人带她去苏州开美甲店了。倒是那只玳瑁猫还在老地方转悠,只是再没人蹲在台阶上,细细地把火腿肠掐成均匀的小块。
冬天来临前,粉红灯光熄灭过两周,再亮起时换了批更年轻的面孔。穿校服的女孩偷偷问新来的姑娘:"真的只要五百吗?"对方弹了弹烟灰:"包夜八百。"
超市冰柜的轰鸣声里,王阿姨缝着扯坏的帆布包突然说:"我闺女在深圳,租的阳台改的房间,月租一千九。"她的针脚歪了一下,"这世道,有时候五百块买来的温暖,比不要钱的还实在。"
路灯渐次亮起,把行人的影子拉长又缩短。那扇粉红色门扉还在不停开合,像这座城市无声的呼吸。或许明天,又会有新的小雯蹲在台阶上,用半根火腿肠,换来玳瑁猫十分钟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