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新茶嫩茶已到店,共青城新茶嫩茶到店上新
路过茶庄时,看见玻璃门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新茶到店"四个大字。脚步不自觉地就拐了进去,那股熟悉的清香扑面而来,像是春天在山野间打了个滚,沾了满身青草和花香的味道。
老板娘正蹲在地上拆箱子,见到我便笑了:"今年的头采银针今天刚到,还带着露水气呢。"她边说边打开牛皮纸袋,嫩绿的芽头蜷缩着,白毫密布,像初生婴儿的胎发。
一杯春茶的约定
每年这时候,我都会来这儿买新茶。说来也怪,明明同一个茶园,同一个师傅炒制,但每年的味道总有些细微差别。就像人的指纹,没有两片茶叶是完全相同的。老板娘捏起几根茶叶放在我手心:"今年雨水匀,日照足,你闻闻这香气,比去年更醇。"
我把茶叶凑近鼻子,确实,除了常见的豆香,还隐约有兰花香。这大概就是老天爷赏饭吃吧,农业嘛,终究要看天脸色。不过话说回来,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每年等待新茶的过程充满期待。
店里的老顾客都知道,共青城新茶嫩茶已到店的消息就像春的信使。这不,才半天工夫,微信群里已经炸开锅了。张老师说要买二两给学生尝鲜,李阿姨惦记着给女儿寄去北京,连平时只喝咖啡的年轻白领也探头进来问:"这就是你们说的春茶?"
时间的味道
老板娘泡了一壶新到的毛峰让我试喝。水温85度,沿着杯壁缓缓注入,看着茶叶在玻璃杯中舒展,像跳一支慢舞。她说:"现在的年轻人总说生活节奏快,可茶叶这东西,急不得。早采叁天是个宝,晚采叁天变成草,但采下来之后,又得慢工出细活。"
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外公炒茶。大铁锅烧得温热,鲜叶倒进去,他的手在锅里翻飞,像在弹奏无声的钢琴。那时候不懂,现在才明白,那是在用经验和时间对话。现在的机械化生产确实效率高,但老师傅的手工茶,总多那么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人情味。
说到共青城新茶嫩茶到店上新,其实不只是商品到货这么简单。对老茶客来说,这是一年一度的仪式。就像北方人冬天要囤白菜,江南人家要腌雪里蕻,春天喝上新茶,才觉得这个年头完整了。
隔壁书店的王老板每年这时都会来,他说新茶的味道能让他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来这座城市打拼的样子。"那会儿在出租屋里,用搪瓷缸泡茶,味道还不如现在的一半好,但就是那股苦尽甘来的劲儿,支撑着我走到今天。"
正在挑茶叶的赵医生接话:"我们科室每年都等着你们家的新茶。手术间隙喝一口,整个人都清醒了。特别是夜班的时候,这杯茶比咖啡管用,不会心悸。"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突然意识到,这小小茶叶店,装着的不仅是茶叶,更是很多人的记忆和念想。共青城新茶嫩茶已到店,对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故事。
老板娘又给我续了杯茶。这次的味道更醇了,也许是泡的时间稍长,也许是我的心境变了。窗外的梧桐树上,新芽正好,和杯中的茶叶相映成趣。春天啊,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通过一杯茶,来到我们身边。
临走时买了半斤银针,老板娘细心地在包装上写下日期。"记住这个味道,"她说,"明年的这时候,我们再一起来品评新茶。"我提着茶叶走出店门,阳光正好,手里的茶叶散发着淡淡的温暖,像是把整个春天都拎在了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