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200元在浏阳还能找到爱情吗
前几天跟朋友喝酒,他突然问我:“你说现在浏阳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我端着酒杯的手停在半空,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像根小刺,扎在心里好几天。
说实话,200块能干啥呢?在浏阳吃顿像样的火锅都不够两个人。要是去看电影,买两张票再加两杯奶茶,怎么也得一百多。要是想送个小礼物,商场里随便一条围巾都要两叁百。这么一想,200块钱的爱情,听着确实像个遥远的传说。
那些年,200块很经花
记得十年前在浏阳读大学,200块钱能带女朋友做很多事。周五晚上去才常广场逛夜市,她看中个发夹,五块钱,戴在头上笑得特别甜。再去吃麻辣烫,二十块管饱。剩下的钱还能看两场特价电影,买几包零食。那时候的幸福很简单,和钱多钱少关系不大。
现在不一样了。朋友上个月相亲,在浏阳颁叠顿的咖啡店见面,两杯咖啡加块蛋糕,一百二就没了。女方委婉地提到新开的日料店,他只好硬着头皮说下次再去。回家后算算账,要是真谈恋爱,每周见面吃饭、看电影、偶尔送礼物,一个月少说也得两叁千。“200块钱的爱情?怕是连影子都摸不着。”他苦笑着跟我说。
不过话说回来,200元在浏阳还能找到爱情吗?我琢磨着,也许是我们把爱情和消费绑得太紧了。楼下卖早点的夫妇,每天凌晨叁点起床,男的揉面,女的收钱,忙到上午十点收摊。他们没空去想今天花了多少钱谈情说爱,可那份相濡以沫,不比任何昂贵的约会差。
我表哥在浏阳工业园上班,娶了同车间的媳妇。他们最大的享受是周末骑着电动车,去浏阳河边散步。带点自己做的便当,坐在草地上看夕阳,几乎不花钱。表哥说,结婚五年,他们最珍贵的回忆都不是花钱买来的。
可现实也挺打脸的。邻居家姑娘前段时间分手了,理由之一是男朋友太“抠”。恋爱半年,带她去的最贵的地方是人均六十的自助餐。姑娘说不是非要花多少钱,而是感觉对方没用心。你看,这就很矛盾——钱不是最重要的,但又不能完全不考虑。
想起老同学在浏阳开小店,娶了经常来买东西的姑娘。求婚那天,他用了整整200块钱,买了一大束玫瑰,还有个小小的银戒指。女孩哭得稀里哗啦的。现在他们孩子都上小学了,那束玫瑰早干了,还插在客厅的花瓶里。
所以你说,浏阳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我觉得吧,问题不在于200块能买什么,而在于这200块里装了多少真心。有人花两千吃顿饭,心里还在盘算值不值;有人花二十块买碗粉,却记得对方要不要加辣。
浏阳这座小城在变,物价在涨,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但爱情这东西,有时候真不是按价钱算的。它可能藏在清晨一起吃的拌粉里,在雨天共撑的一把伞下,在深夜加班后还亮着的那盏灯里。
写完这些,我给朋友回了条微信:“200块钱的爱情有没有,得看你找的是爱情,还是标着价码的感情。”他回了个苦笑的表情,没再说话。窗外的浏阳夜景很美,我想,总会有人懂得,真心比标价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