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在哪些地方有,类似地点分布情况
这几天路过醴陵老城区,总能在一些巷子口看到些特别的情景。叁叁两两的街坊站在巷子阴影里,看见生面孔经过就上前搭话。这让我忍不住好奇,这种现象到底集中在哪些地方呢?
老城区是主要聚集地
要说醴陵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在哪些地方有,最明显的要数老城区的几条百年老街。比如状元巷、井边巷这些地方,青石板路都磨得发亮了,两旁的木门吱呀作响。我上周末特意去转了一圈,刚走到巷口就有人迎上来:“要住宿吗?便宜又干净。”往里走几步,又有人招呼:“吃饭吗?地道的醴陵小炒。”说实话,这种热情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沿着滨河路往西走,情况也差不多。这儿离陶瓷市场近,来往的客人多,巷子里的民宿和餐馆自然更活跃。有个大姐跟我说:“我们这巷子不临街,不在网上做宣传,只好在巷口多招呼几声。”她说这话时,手里还拎着刚买的菜,看样子是抽空出来招揽生意的。
新老城交界处也不少
除了老城区,新老城交界处的小巷子也挺热闹。这些地方既有老城的烟火气,又靠近新城区的商业点,来往的人流量大。我注意到,在建设路和解放路交叉口附近的小巷里,这种现象特别明显。有个开家庭旅馆的老板跟我说:“我们这位置说偏不偏,说显眼也不显眼,不在巷子口招呼着,客人就直接走过了。”
说起来,这种现象还真不是醴陵独有的。我在想,类似的经营模式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能看到?比如景德镇的陶瓷作坊聚集区,或者凤凰古城里那些不临江的小客栈,它们不也面临着相似的处境吗?位置不在主干道上,租金便宜,但客源就得靠主动招揽。这么一想,这种醴陵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其实反映了小生意人生存的一种方式。
不过话说回来,站在游客的角度,这种招揽方式确实让人又爱又恨。有时候累了想找个地方歇脚,刚好有人指引挺方便的;但有时候只是想安静地逛逛,频繁被招呼又觉得被打扰。这其中的分寸,还真不好拿捏。
我前两天在井边巷遇到一位开私房菜馆的大姐,她说现在也在尝试改变:“儿子教我用手机拍视频,说这样能吸引客人自己找过来。”她说的这个方法,或许能给其他面临同样情况的店家一些启发。毕竟,时代在变,招揽客人的方式也得跟着变变样子。
走在这些巷子里,能感受到浓浓的市井气息。晾在竹竿上的衣服随风飘着,灶台上的饭菜香味从窗户飘出来,这些生活细节比任何广告都来得真实。或许,正是这种真实打动了路过的人,让他们愿意停下脚步,走进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