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附近区域俗称碉堡区
那一片特别的区域
在淮北大学城读书或工作过的人,大概都对“炮楼”这个称呼不陌生。这可不是什么军事设施,而是学生们口口相传,对大学城周边某片区域的一个特别的叫法。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也愣了一下,心里琢磨着,这名字起得,可真是有点意思。
那片区域,其实就是紧挨着校区的一圈建筑。主要以一些老旧的自建楼房为主,高矮不一,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外墙的瓷砖有些已经剥落,阳台外挂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衣服。楼下呢,则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小吃店、奶茶铺、小超市、打印社,还有价格实惠的小旅馆,一家挨着一家,充满了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白天,这里人来人往,是学生们解决吃饭、购物需求最方便的地方;到了晚上,灯火通明,更是充满了青春的喧嚣。
那么,为什么偏偏叫它“炮楼”呢?我后来也跟几个学长打听过。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因为这些楼房的造型。它们不像现代小区那样讲究美观和布局,更多是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方方正正地立在那里,窗户密密麻麻,远远看去,确实有点像旧时那种用于防御的碉堡。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带着点调侃的意味,“炮楼”这个外号就这么传开了。更有意思的是,这片区域在大家的嘴里,还有一个别称,叫做“碉堡区”。你看,这两个称呼还真是一脉相承,都带着点戏谑和形象的比喻。
可以说,“炮楼”和它所在的“碉堡区”,几乎是每个淮北大学城学子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像学校里那些宏伟的教学楼和图书馆,它更接地气,更有人间烟火气。这里藏着我们太多“青春的印记”。期末复习到头晕眼花,和室友溜出来,在“炮楼”楼下点一份烤串,配上冰镇的啤酒,瞬间就觉得满血复活;囊中羞涩的那个月,这里的快餐店总是我们最好的避风港,十几块钱就能吃得心满意足;那些彻夜长谈的夜晚,很多话题也是在“碉堡区”某个小吃店的角落里开始的。
这片区域就像一个独特的生态圈,紧紧围绕着大学城的需求而运转。它可能不那么光鲜亮丽,甚至有些杂乱,但它提供的便利和那份独有的亲切感,是任何大型商超都无法替代的。它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迎来送往,承载了无数对于学业、友情和懵懂爱情的片段。
如今,再路过那片被称为“炮楼”的区域,看着那些熟悉的店铺和新来的学弟学妹,心里总会泛起一种复杂的感觉。它似乎还是老样子,喧闹、拥挤,却又生机勃勃。这些看似普通的楼房,因为被赋予了“炮楼”和“碉堡区”这样的名字,在大家的共同记忆里,变得不再普通。它已经成了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情感符号,标记着我们那段既辛苦又灿烂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