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乐平男士常访的小巷

发布时间:2025-11-03 13:44:45 来源:原创内容

天色刚擦黑,老陈趿拉着布鞋往巷子深处走。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墙头探出几枝栀子花,香得直往人鼻孔里钻。巷口修理铺的王师傅正蹲在门槛上抽烟,见他过来,扬手甩了根红梅。

这条藏在老城区褶皱里的小巷,地图上找不着名字,乐平男人却都认得。卖瓦罐汤的李嫂、修收音机的张伯、剃了四十年头的周师傅,铺面挤挤挨挨排了半里地。傍晚时分,男人们像约好了似的往这儿聚。

巷子里的老手艺

周师傅的理发店最热闹。叁把铸铁转椅油光锃亮,镜框的镀金剥落了大半。“现在年轻人爱去啥子美容院,”他边给老主顾修面边说,“我们这儿十块钱,连刮胡子带掏耳朵。”剃刀在帆布条上唰唰刮两下,温热的毛巾往脸上一敷,顿时响起一片舒坦的叹息。墙角的象棋摊杀得正酣,看客比下棋的还急,这个喊“跳马”,那个叫“飞象”,倒把树上的麻雀惊飞一片。

再往里走,修表铺的玻璃柜里摆着上海牌旧手表。54岁的刘师傅戴着单目放大镜,用小镊子夹起比米粒还小的齿轮。“机械表有意思,”他头也不抬,“再旧的表,零件配齐了都能走。”有人拿来父亲留下的老怀表,表盖内侧还刻着“1976年光荣退休”,他端详半天,轻轻说:“能修好。”

巷子中段的五金店永远飘着铁锈味。老板大强有个神奇的本事——谁家水龙头漏水,他眯眼听听声就能说出要换哪种垫圈。货架上的螺丝钉按尺寸分装在月饼盒里,有次小孩问为什么不卖玩具,他搓着手上的老茧笑:“爷爷这儿的螺丝刀,能把你家的玩具车修好呀。”

烟火气和人情味

傍晚六点,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准时响起黄梅戏。卖酒酿的吴叔推着叁轮车出现,木桶盖一掀,甜香扑鼻。男人们拎着搪瓷缸子排队,边等边聊猪肉价钱、孩子月考,偶尔也说说国足。新来的快递小哥好奇:“这儿美团外卖都找不着,你们咋认路的?”老陈指着墙角的歪脖子树:“瞧见没?树歪到谁家屋檐,就往哪拐。”

巷尾裁缝铺的王阿姨最近收了徒弟。小伙子学锁边时总扎到手,老师傅们轮流示范:“针脚要密得像春雨”“拉线时手腕得沉住”。后来徒弟终于做出条笔挺的西裤,整个巷子传遍了,修表刘师傅特意戴上老花镜来瞧,连说比商场千把块的还板正。

去年旧城改造,测量员来巷子口画了好几天红线。男人们聚在修理铺门口抽烟,没人说话。后来不知谁带的头,家家把祖辈在这条街的黑白照片翻出来,镶上框子挂在门脸最显眼处。等拆迁通知真贴出来时,文化站的老李抱来相机:“我给大伙儿拍张全家福吧。”那天巷子里站满了人,周师傅还特意换了件雪白的工作服。

如今巷子到底留下来了,墙头新补了青瓦,电线也归整了。暮色渐浓时,老陈蹲在修理铺门口啃玉米,听见脚步声就知道是哪个老伙计。电动车灯的光晕掠过青砖墙,像给旧时光镀了层金边。这条乐平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在霓虹闪烁的城市里,固执地亮着一盏温吞的灯。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