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品茶上课工作室,应城茶艺学习课堂
推开应城品茶上课工作室那扇古朴的木门,一股清雅的茶香便扑面而来。几位学员正围坐在茶桌前,专注地看着老师手中的盖碗。这里的氛围啊,总是那么让人放松,仿佛外面的喧嚣都隔绝在了茶香之外。
记得第一次来应城茶艺学习课堂时,我还分不清龙井和碧螺春的区别。老师笑着说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的。她轻轻拿起茶叶,“看,龙井是扁平的,像麻雀的舌头;碧螺春呢,卷曲如螺,带着细密的白毫。”简单几句话,配上生动的比喻,复杂的茶叶知识一下子就变得亲切起来。
茶香里的慢时光
在应城品茶上课工作室,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高深的茶道理论,而是那种让人慢下来的节奏。温具、置茶、冲泡、奉茶,每个步骤都急不得。老师说,泡茶就像过日子,心浮气躁时泡的茶,味道都会不一样。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确实,当我不再看手机,不再想着待会儿要开的会,只是专注于手中的这杯茶时,连最普通的茶叶都好像变得甘润了许多。
有个周末的下午,我们学习冲泡凤凰单丛。对面坐着的老张是个急性子,第一泡就把茶叶烫过了头。老师没有直接纠正,而是让他尝尝自己泡的茶,再对比别人泡的。“咦,我的怎么这么苦?”老张皱着眉头。老师说,“这不就像你平时做事,总想一步到位,结果反而把精华都烫没了。”大家都笑了,老张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个小插曲,让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欲速则不达”。
说来也怪,在应城茶艺学习课堂泡了几个月的茶,我发现自己做其他事情也沉稳了不少。以前写报告总是急着交差,现在会多检查两遍;和人说话时,也学会了先倾听。这些变化很微妙,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的生活。
茶桌上的小确幸
在应城品茶上课工作室,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品茶环节。同一款茶,每个人泡出来的味道都不完全一样。小陈泡的茶总是特别柔和,她说可能是因为自己性子慢;而小李的茶则香气高扬,像他活泼开朗的性格。老师常说,茶如其人,这话真不假。
上周我们品鉴了叁种不同年份的白茶。新茶的清鲜,叁年茶的醇和,七年茶的药香,就像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个姑娘品着品着突然红了眼眶,后来才知道,那款叁年茶的味道让她想起了外婆。茶就是这么神奇,它不只是饮品,更像是个时光机,能带你回到某个特别的时刻。
现在每次朋友来家里做客,我都会给他们泡茶。看着他们从最初的漫不经心,到慢慢静下来享受这杯茶的过程,我就特别想推荐他们去应城茶艺学习课堂看看。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有个地方让人安静地喝杯茶、说说话,实在是件难得的事。
窗外又飘起了细雨,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泡一壶熟普。茶汤在杯中泛起琥珀色的光晕,温润的香气在鼻尖萦绕。我想,这就是应城品茶上课工作室给我的最大礼物——学会了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一盏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