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站街快餐约学生,弥勒路边简餐邀学子
那天路过弥勒,太阳火辣辣地晒着柏油路,街边小摊冒着热气。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坐在塑料凳上,捧着碗扒拉米饭。穿围裙的老板娘边擦汗边招呼:"同学,今天的红烧肉套餐送酸梅汤嘞!"
巷子深处有家快餐店,红色招牌掉漆得厉害,勉强能认出"学生营养餐"几个字。推开玻璃门,头顶老式吊扇吱呀转着,墙面上还留着不知道哪届学生贴的便签条。穿校服的男孩正和老板商量:"叔,豆米少打点行不?我想多要勺肉酱。"老板舀了满满一勺扣在他饭盒里:"正长身体呢,不够再来添。"
十块钱能吃出什么花样
不锈钢餐台上摆着六七个大盆,红烧狮子头泛着油光,番茄炒蛋堆成小山。经常来的孩子都知道,下午四点后半价,土豆烧鸡块里的鸡肉反而比中午多——老板说这是给晚自习孩子留的彩蛋。戴眼镜的女生每次都会多要勺汤汁,她说浇在米饭上,能多吃半碗。
常在这儿碰见附近技校的小杨,他总坐在最里边充电插座旁的位置。有回他边给手机充电边算账:"网吧包夜八块,这里吃饭五块,还剩十二块够买明天早餐。"说完把青椒肉丝里的肉全挑出来埋在饭底,说要留到晚上复习时当夜宵。
柜台玻璃下压着几张泛黄的奖状,是前年几个考上大学的学生送来的。老板从不主动提这些,有家长问起才憨笑:"孩子们自己争气,我们就是给盛碗热饭。"
暮色渐浓时,电动卷帘门拉下大半,留出半人高的空隙。还有学生蹲在门口等家里转生活费,老板把剩下的蒸鸡蛋匀成小碗递过去:"趁热吃,账先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