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河间快餐娱乐现状
河间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说到周末去哪儿放松,突然发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咱们河间现在竟然找不到能边吃快餐边玩的地方了。你说奇不奇怪?明明满大街都是饭店,可像早年那种能打打游戏、聊聊天,顺便解决顿饭的快餐店,还真成了稀罕物。
记得零几年那会儿,步行街那头开着两家带游戏区的快餐店,每到周末人声鼎沸。孩子们围着跳舞机大显身手,年轻人坐在卡座里边啃汉堡边联机打游戏。那时候二十块钱能待一下午,又解馋又解闷。现在路过那条街,早变成清一色的正餐厅和奶茶店,热闹是热闹,可总觉得少了点啥。
要说这变化,跟咱们生活节奏加快有关系。现在大家出门吃饭,要么图快,打包个煎饼果子边走边吃;要么正经聚餐,直接下馆子点菜。那种能让人赖着不走的休闲快餐,反倒显得不上不下了。再加上智能手机普及,捧着手机就能消磨半天,谁还特意跑去快餐店打游戏呢?
不过你说这需求真没有了吗?我看未必。上周路过小学门口,听见几个孩子在抱怨:“要是有个能吃薯条还能打拳皇的地方该多好。”年轻人约会也常犯愁——电影院太正式,奶茶店坐久了不好意思,还真缺个轻松随意的中间地带。
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河间快餐娱乐现状正处在转型期。有些火锅店尝试增设等位游戏区,网吧也开始提供简餐,但这些尝试总感觉差着点儿意思。要么餐饮太将就,要么娱乐太单调,始终没找到当年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我跟开餐馆的表弟聊过这个,他算了一笔账:现在店面租金高,专门划出娱乐区不划算。而且娱乐设备更新换代快,今天流行的痴搁游戏,明天可能就过时了,投入太大。这么看来,商家有商家的难处。
但话说回来,需求就像弹簧,压得越久弹得越高。最近注意到个现象——每到节假日,周边县市那种带儿童乐园的连锁快餐总是爆满,很多还是河间开车过去的家庭。这会不会是个信号呢?
或许将来会出现新的模式,比如书店+轻食、茶室+桌游,或者某个有远见的老板在快餐店角落摆几台复古游戏机。毕竟吃喝玩乐从来都是不分家的,关键要看怎么把这几样巧妙揉在一起。
现在晚上散步经过那些空置的店铺,我常会想,要是哪天突然亮起“快餐娱乐”的霓虹灯,估计会瞬间引爆朋友圈吧。毕竟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谁不怀念那种能让人彻底放松的快乐角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