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洪江学生约见每次五百

发布时间:2025-11-03 19:39:57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在本地论坛上有个帖子特别火,标题就叫“洪江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洪江学生约见每次五百”。说真的,刚看到这个标题时我愣了半天,这数字组合也太扎眼了。

我家楼下小卖部老板娘最先提起这事。那天买酱油时她扯住我袖子:“你看群里那个消息没?现在这些小年轻可真不得了...”她欲言又止的样子让我更好奇了。回家路上遇到邻居张老师,他正送班上的学生回家。“现在有些传言真是越传越离谱。”他推了推眼镜,眉头皱得紧紧的。

事情原来是这样

其实根本没那么复杂。我后来通过朋友打听才知道,洪江中学几个初二学生组了个学习小组。他们有个挺特别的规矩:谁考试不及格就要往公共基金里放50块钱,攒够了就请高年级学霸来辅导。不知道怎么回事,传着传着就变成了“洪江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

王阿姨家的女儿小雯就在那个小组里。这周末我去串门时,正好看见四个孩子围在餐桌前写作业。“最开始是我们班小雨数学老不及格,”小雯边说边翻练习册,“后来大家觉得光批评没用,不如搞个奖励基金。”旁边戴眼镜的男孩插嘴:“现在基金里都有八百多了,够请高叁学长辅导十几次呢。”

要说现在这些孩子真挺有想法的。他们不是死读书,还搞了套积分制度——作业进步大的能换零食,考试及格的有权点播想听的辅导课。那个传说中的“洪江学生约见每次五百”,其实就是他们请外援的花费。

张老师后来也在班会上提到了这件事:“我教了二十年书,第一次见到学生自己把奖惩制度玩得这么明白。”他说这话时表情挺复杂,既担心又有点欣慰。现在他每周五放学后都把教室借给这个小组用,偶尔还会溜达过去指点两下。

最让我意外的是,这事儿居然产生了连锁反应。隔壁班有学生听说后,自己也搞起了“学习储蓄罐”,据说效果还不错。以前放学就扎堆打游戏的那几个男生,现在居然会为了一道物理题争得面红耳赤。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有家长在微信群里直接蔼老师,说这样搞会不会太功利。结果马上被其他家长怼回去:“总比他们偷偷玩手机强吧?我家孩子这学期英语提了二十多分呢。”

昨天我在小区花园又遇见那群孩子,他们正为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互相抽背课文。夕阳把他们的校服染成金色,那个场景突然让我很感慨。可能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重要的是他们正在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洪江中学附近奶茶店的老板最懂行情:“现在周末来买饮料的中学生,十个里有八个在讨论题目。”他边摇奶茶边笑,“这些孩子可比我们当年会来事儿。”

所以下次要是再听说“洪江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这种消息,先别急着下结论。很多时候,事情和我们想象的还真不太一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