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各区品茶工作室,茶香雅集金华品茗空间
最近路过江北老城区,发现巷子里新开了一家挺别致的品茶工作室。红木招牌上刻着“清源茶舍”四个字,隔着玻璃就能看见里面袅袅升腾的水汽。推门时铃铛清脆一响,穿棉麻衫的茶艺师正不紧不慢地烫着盖碗。这种氛围,和商场里闹哄哄的奶茶店完全是两个世界。
茶香里的慢时光
坐在靠窗的藤编椅上,看见茶艺师往紫砂壶里投茶叶的动作特别轻柔。她用的是本地的武阳早茶,干茶带着淡淡的板栗香。“我们金华的丘陵地貌特别适合种茶,”她边注水边说,“水温要控制在85度,就像现在这样冒蟹眼泡的时候最好。”茶水从壶嘴流出的瞬间,清香一下子就漫开了。隔壁桌的老茶客眯着眼睛啜了一小口,对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感叹:“这味儿,比年轻时在九峰山喝到的还正。”
现在金华各区品茶工作室越来越多了,江南开发区那家“墨兰茶叙”还搞了书法体验。上次去正好碰上他们在办茶会,玻璃壶里泡着茉莉银毫,墙上挂着客人写的“茶禅一味”。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说,他每周都来这儿待半天:“坐在这里看看茶叶沉浮,比刷手机放松多了。”确实,现在人太需要这种能让自己慢下来的角落了。
茶香雅集金华品茗空间最近在古子城开了分店,他们把八咏楼的老房子改成了新中式茶室。裸露的青砖墙配着原木茶桌,博古架上摆着不同年份的白茶饼。最特别的是天井里那棵百年石榴树,树下摆着六把官帽椅。昨天路过时,看见几个年轻人边喝凤凰单丛边讨论茶具养壶:“我这把朱泥壶养了叁年,现在光润得像绸缎似的。”树影落在他们的茶杯里,随着茶水轻轻晃动着。
其实喝茶未必都要这么讲究。上次在汤溪镇遇见的农家茶摊就特别实在,粗陶碗里泡着自家炒的野山茶,五块钱能续水整个下午。卖茶的大婶拎着铝壶来回添水,偶尔和熟客聊聊菜价。木桌上放着装满炒花生的竹篓,剥开的花生壳在脚下堆成小山。这种烟火气十足的喝茶方式,反倒更接近生活的本质。
茶香雅集金华品茗空间的主理人曾说过,他们想打造的是“城市里的呼吸感”。这话挺在理,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确实需要些能让人安心发呆的场所。就像此刻,我看着盖碗里缓缓舒展的茶叶,突然觉得连窗外的车流声都变得遥远了。茶杯里的热气盘旋上升,在午后的光线里画出柔和的曲线。
茶凉了再续,就像日子总要继续。不过经过这些茶室时,总会想起那个茶艺师说的话:“茶叶不过是一片叶子,但遇见水就有了生命。”或许我们追求的,就是这点能让生活变得鲜活的温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