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约附近学生100一次,陇南学生相约百元活动
这几天在朋友圈里,总是刷到“陇南约附近学生100一次”这个活动,心里还挺好奇的。这到底是个啥情况呢?正好有个老同学在陇南工作,就找他打听了一下。
老同学在电话那头笑了:“你也在关注这事儿啊?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咱们这儿几个大学生搞的周末体验活动。”他告诉我,陇南这几年发展挺快,但很多外地人还不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一些本地大学生就想了个法子,用“陇南学生相约百元活动”这种方式,带游客深度逛逛。
百元能体验啥?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一百块钱花得还挺值。上周我亲自去体验了一把,带我们的是个文学院的大叁学生小李。小伙子一口地道的陇南话,讲解起来特别生动。他带着我们走了走老城区那些不起眼的小巷,讲了每栋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最让人惊喜的是,他还知道哪家的面皮最地道,哪家的洋芋搅团做得最入味。
“我们不做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小李很认真地说,“就想让来陇南的朋友,能像本地人一样生活一天。”他掏出手机,给我看了他们设计的几条路线:有专门探访传统手工艺的,有寻味小吃摊的,还有徒步周边古村落的。每条路线都控制在叁四个小时,正好是一个下午的时间。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陇南约附近学生100一次”这个活动,我还担心是不是那种很商业化的旅游项目。实际参与下来才发现,这些学生特别实在。他们不会带你去购物点,也不会催着你赶时间。相反,他们会跟你聊大学生活,聊毕业后的打算,聊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陇南学生相约百元活动”受欢迎的原因。现在大家旅游,早就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景点打卡,更想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真实面貌。而这些大学生,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他们既熟悉本地文化,又懂得年轻人的交流方式。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李带着我们去了一家已经传了叁代人的剪纸作坊。老艺人现场剪了一对鸳鸯,那手艺真是绝了。要是我自己来,肯定找不到这种藏在深巷里的宝藏店铺。同行的几个游客都说,这一百块花得太值了,比去那些收费景点有意思多了。
这种“陇南约附近学生100一次”的模式,其实对学生自己也是个锻炼。小李说,他们团队现在有二十多人,每个人都要负责设计路线、实地踩点、准备讲解内容。虽然辛苦,但既能赚点生活费,又能宣传家乡,心里特别充实。
晚上和小李他们一起吃烧烤的时候,聊起来这个活动未来的打算。几个学生眼睛都亮晶晶的,说想在暑假期间开发一些新路线,比如带游客去体验农活,或者组织户外露营观星。听得我都心动了,打算到时候再来参加他们的“陇南学生相约百元活动”。
回酒店的路上我在想,这种接地气的旅游方式之所以能打动人,大概就是因为它的真实和温度吧。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夸张的宣传,就是一群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向来访者展示他们热爱的家乡。这样的“陇南约附近学生100一次”,确实让人感受到了旅行的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