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品茶上课微信,宜宾茶艺学习联系
最近总有朋友问我,听说宜宾那边喝茶氛围特别浓,想知道哪里能正儿八经学点茶艺。说真的,现在要找靠谱的宜宾品茶上课微信渠道,还真得花点心思。
记得去年夏天,我在南岸图书馆附近偶然碰上个小茶室。老板娘是位戴着圆框眼镜的本地大姐,边烫杯子边跟我说:"咱们宜宾人喝茶啊,不像成都人那么悠闲,也不像广东人讲究排场。我们这儿的长江水流得急,茶也喝得爽快。"她顺手把刚沏好的川红推到我面前,"但现在很多年轻人想学,连门都摸不着。"
茶香里的城市记忆
这话确实在理。宜宾作为川南重镇,自古就是茶叶集散地。清晨五六点的江北批发市场,老茶客们眯着眼睛看茶汤,用手掌焐热闻香杯——这些老传统现在还真不容易见到。有位退休的中学老师告诉我,他去年通过宜宾茶艺学习联系群找到位老师傅,每周叁下午在真武山的古庙里教茶道。"刚开始觉得那些规矩太繁琐,后来才明白,每个动作都在教你静心。"
现在的学习途径确实多了。我认识个90后茶艺师,她在莱茵河畔开了间工作室,主要就通过微信接收学员。有回我去蹭茶喝,正好遇见她在教几个年轻人辨认蒙顶甘露。"别急着喝,"她轻轻按住学员的手腕,"先看茶叶在水里舒展的样子,像不像我们江边的柳树发了新芽?"
不过要找到合适的老师,还得擦亮眼睛。有些所谓的速成班,教两天就发证书,实在误人子弟。真正的好老师往往藏在市井深处,可能在老城区某个不起眼的阁楼上,也可能在合江门广场旁的茶楼里。他们教的不只是冲泡技巧,还有怎么用本地特有的盖碗茶具,怎么根据季节调整水温——这些细节,才是宜宾茶文化的精髓。
前两天路过冠英古街,看见新开了家青年茶舍。几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在研究如何用智能手机控制茶具温度,墙上还挂着二维码,扫进去就能预约周末的茶艺体验课。这种新旧结合的方式,倒让传统茶文化变得亲切起来。
其实无论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重要的是保持那份对茶的真心。就像我认识的那位茶艺师常说的:"茶不过两种姿态,浮与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与放下。"在宜宾这座江水穿城而过的城市里,能找个安静角落,认真喝杯茶,学点门道,确实是件挺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