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阳江男性常逛的小巷
要说阳江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那可真是藏着不少故事。这些弯弯曲曲的巷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两旁的旧房子还保留着渔村特有的味道。外地人可能觉得不起眼,但对本地男性来说,这里就像第二个家。
巷口那碗热腾腾的猪肠碌
老陈每天下班总要绕到南恩路后巷,那家开了叁十年的小吃店是他雷打不动的去处。老板见到他就笑:"还是老样子?"不用多说,五分钟后端上来的是淋着豉油的猪肠碌和一碗芥菜汤。这里没有大酒店的精致,但米浆现做的肠粉裹着豆芽和芝麻,咬下去满口生香。老陈说在这吃饭自在,街坊邻居碰见了就挤在塑料凳上聊几句,从今天的鱼市行情到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
这些阳江男性常逛的小巷里,藏着不少这样的老铺子。修鞋的阿伯还在用传统针线,理发店只要十块钱,老师傅的手推剪嗡嗡响着,剪完还要帮你掏耳朵。这些渐渐消失的老手艺,在这片巷弄里依然鲜活。你说他们是怀旧吗?倒不如说在这里能找到生活的本来模样。
咸水歌和象棋声
往巷子深处走,总会听到叮叮当当的象棋落子声。老榕树下总围着一群街坊,有人托着下巴沉思,有人急得直拍大腿。偶尔传来几句咸水歌的调子,那是老渔民在哼唱。阳江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往往连着码头,他们在这下棋喝茶,等渔船回港。海风穿过巷子,带着咸腥味,也带着他们的牵挂。
张叔的渔船明天要出海,今天特意来和老伙计们杀两盘。他说在巷子里坐着踏实,比在家吹空调舒服。这些阳江男性常逛的小巷见证了多少代人的悲欢,儿子出生要请街坊吃濑锅,老人走了大家帮忙张罗。谁家晒的鱼干被猫偷了,第二天门口会多出两条新鲜的。
现在新城区的楼房越盖越高,但这些巷子依然热闹。年轻人也爱来寻找地道的阳江味道,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老辈人总会叮嘱:"记得巷尾林婆婆的叶贴最好吃,她家的籺要用竹叶包着蒸才香。"这些看似平常的巷子,其实串起了阳江人的集体记忆。
夜幕降临,巷口的大排档亮起灯,炭火上的生蚝滋滋作响。几个刚收工的男人围坐一桌,就着啤酒聊聊今天的工作。他们说的不是大道理,就是寻常日子的琐碎。但这份寻常,或许才是最珍贵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