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100块钱叁小时服务,潞城百元叁小时特色服务
说起咱们潞城这地界,最近街坊邻里闲聊时总会提起个新鲜事——就是那个潞城100块钱叁小时服务。那天在菜市场碰见隔壁李婶,她边挑西红柿边扯着嗓门问我:“听说西街新开了家便民服务站,百元就能享受叁小时?我明儿可得去瞧瞧!”
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我周二特意起了个大早。刚到门口就看见醒目的价目表,白底蓝字写着“潞城百元叁小时特色服务”。穿着橘色工服的小张正给王大爷修理老式收音机,桌上还堆着待修的电磁炉和电风扇。王大爷掰着指头算给我听:“从前修个收音机得跑城南,来回车费二十块,现在走两步就到,还能边修边唠嗑。”
实实在在的便利
往里走更是热闹,赵大姐在生活缴费窗口忙活着。她扬了扬手里的水电费单据:“以前得跑叁个地方缴费,现在十分钟全搞定。”角落里的裁缝铺传来缝纫机嗒嗒声,刘师傅正在改裤脚,手边还放着待补的羊绒衫。最让我意外的是靠墙那排书架,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安安静静写着作业,偶尔抬头向旁边的辅导志愿者请教问题。
住在叁号楼的老周是这儿常客,他泡着自带枸杞杯告诉我:“每天早上送完孙子就来,补衣服修拉链不说,前天还让他们教会了手机缴燃气费。”说着掏出智能手机熟练地划拉着界面,眼角笑出深深的褶子。这时候小张刚修好收音机,王大爷拧开旋钮,戏曲声咿咿呀呀飘出来,他眯着眼跟着打拍子,整个人都舒展开了。
要说最受欢迎的要数便民服务角。工具墙上挂满各种型号的扳手、锤子,居民登记后就能免费借用。上个月小区水管漏水,就是靠这儿借到的管钳及时止住了水。现在连隔壁小区的人都常来,说是比五金店还方便。
生活里的暖心变化
黄昏时分遇到来接孙女放学的林老师,她指着正在辅导作业的志愿者说:“这些年轻人真不错,孩子作业有不懂的,他们比我们老人家讲得明白。”小女孩忽然举起画本,上面用彩笔写着“便民站真好”,旁边画着大大的笑脸。正在整理书架的志愿者小陈不好意思地挠头:“反正下班也没事,来这儿帮忙感觉特别踏实。”
暮色渐浓时,便民站亮起暖黄色的灯。修好的小家电被陆续取走,最后一位咨询医保报销的大爷也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看着工作人员收拾工具的身影,忽然想起早上李婶说的话:“这年头花一百块能买啥?在咱这儿却能换来叁小时的舒心日子。”
回家的路上经过广场,跳舞的人群里看见好几个面熟的身影。穿红衫的张姐舞步格外轻快,听说她下午刚在便民站改好了不合身的舞裙。夜风里飘来桂花香,远处便民站的灯光还亮着,像枚温润的印章,稳稳盖在寻常日子的褶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