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女骑手外卖一小时一单怎么叫,凌海女骑手订单少如何接单
凌海这地方不大,傍晚的商圈却格外热闹。我坐在电动车后座,看着一位女骑手在奶茶店门口不停刷新手机屏幕,眉头皱成了疙瘩。“都等半小时了,平台怎么还不派单啊?”她轻声嘟囔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屏幕上滑动。
订单都去哪了
这位叫小杨的女骑手告诉我,最近经常出现“外卖一小时一单”的情况。她说现在跑外卖和以前不一样了,不是简单打开接单软件就能源源不断接单。有时候明明显示周围有不少订单,可平台就是不派给她。“你看现在这街上,骑手比顾客都多。”她苦笑着指向路边,那里确实停着七八辆外卖电动车,骑手们都在低头看手机。
小杨的说法让我很在意。后来我又问了几个在凌海跑单的女骑手,发现这现象挺普遍的。其中一个说,现在平台派单规则变了,好像更看重骑手的“数据”——准时率、好评率这些。要是某个数据不达标,系统就会减少派单量。“有时候明明隔几条街就有订单,可平台宁可让远处的骑手跑来,也不派给就在店门口的我。”
接单也有门道
在和小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她们其实摸索出不少应对方法。小杨说现在接单不能光等着系统派单,得学会“挑单”。虽然这么说不太好,但确实要避开那些写字楼的订单。“电梯一等就是十分钟,超时了还要扣钱,划不来。”她说现在专门接老小区的外卖单,虽然楼层高了点,但爬楼梯反而比等电梯快。
另一个女骑手告诉我,她们现在都会同时开两个平台的接单软件。“这个平台没单的时候,那个平台说不定有。”她说这就像不能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得多找几条路。不过她也提醒,这么做得把握好节奏,别同时接了两个平台的单,结果送不过来。
最让我惊讶的是,她们现在都会刻意维护和常去商家的关系。小杨说和商家熟了,有时候订单刚出来,商家就会悄悄告诉她。“这样我就能提前做好准备,比别的骑手快那么几秒抢到单。”她说这几秒钟的差别,有时候就能多接两叁单。
在凌海跑了叁年外卖的李姐说得更直接:“现在这形势,光靠勤快不够了,得用脑子。”她说现在早晚高峰要盯着写字楼和学校,下午茶时段守着奶茶店,晚上重点在烧烤摊和啤酒屋转悠。“得摸清楚不同时段订单集中在哪,不能像没头苍蝇似的乱跑。”
离开的时候,小杨的手机终于响了——来了个烧烤店的订单。她利落地戴好头盔,朝我挥挥手就出发了。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在想,或许在凌海这样的小城,外卖骑手也在经历着某种转变。她们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配送员,而要学着成为会分析、会规划的“订单调度师”。
街灯次第亮起,外卖电动车的身影在凌海的大街小巷穿梭。她们在等待中寻找机会,在困境中摸索方法,用另一种方式支撑着这座小城最寻常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