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100块钱附近人微信,句容百元附近好友微信
这两天跟我老同学聊天,他说起个挺逗的事。周末他想找个人一块儿打篮球,结果在小区业主群里发了半天消息,愣是没人响应。他嘟囔着说,要是能像点外卖那样,在手机上划拉几下,马上能找到附近愿意打球的人该多好。
这话倒是让我想起最近留意到的现象。现在不少句容本地的微信群,特别是那种百元左右的互助群,确实挺活跃的。大家在里面互相帮个小忙,或者约着一起做点什么,都很方便。
微信群里的百元小圈子
我观察过几个这样的群,发现里面挺热闹的。有人家里水管坏了,在群里问谁能来修,愿意出个一百块辛苦费;有人想找人拼车去南京,也是发个消息,车费分摊;还有想找人陪着去医院的,帮忙接送孩子的,各种生活里的小事都能在群里找到帮手。
这种句容100块钱附近人微信组成的圈子,说白了就是熟人社会在手机上的延伸。大家虽然不都认识,但毕竟都在句容这地方生活,多少有些信任基础。比起在网上找陌生人,这种本地群让人觉得更踏实。
我邻居张阿姨就经常在群里找人帮忙。上周她想去超市买米,自己搬不动,就在群里发了个消息。没过十分钟,楼下的小年轻就回复说正好要去那边,可以帮忙带回来。张阿姨给他发了个红包,事情就这么解决了,特别省心。
这种句容百元附近好友微信的群,运行起来其实挺简单的。群主一般都是小区里的热心人,或者某个小店老板。他们建个群,把二维码贴在店里,来来往往的人扫码加入,慢慢就形成了规模。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群也有让人担心的地方。毕竟是在网上,谁也不能保证群里每个人的来路都清清楚楚。所以大家在找人帮忙或者提供帮助的时候,还是会多留个心眼。见面选在人多的地方,钱款往来也尽量用红包,这样大家都安心。
我觉着这种现象能流行起来,主要还是因为它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现在大家住楼房,关起门来谁也不认识谁。但生活中总有些小事需要人搭把手,专门找公司又不值得。这种百元左右的互助方式,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就拿上个月来说,我想把家里的旧书柜搬去车库,自己一个人根本弄不动。正发愁呢,忽然想起楼下的装修师傅可能在群里。一问之下,他正好有空,过来帮了个忙,我俩一起抬下去了。我给他转了账,他还挺不好意思的,说都是邻居,帮个忙没什么。
这种基于地理位置建立的微信群,把现实中的邻里关系搬到了线上。大家虽然在群里不怎么聊天,但真有需要的时候,发个消息总能得到回应。这种感觉,就像回到了过去住大院子的年代,邻里之间能互相照应。
当然啦,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太一样。有人喜欢这种互助方式,觉得方便又有人情味;也有人嫌麻烦,宁愿多花点钱找专业的人来做。这都很正常,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生活在继续,这种微信群里的故事也在每天发生。可能明天你就能在某个句容本地的微信群里,找到能帮你修电脑的人,或者约到一起去公园散步的伙伴。科技让生活变得更方便,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始终是最温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