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天水500元同城约茶体验
最近总听朋友提起天水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说实话,刚开始我心里直犯嘀咕:这年头哪有这么贵的茶?该不会是挂羊头卖狗肉吧?
上周陪客户应酬,路上正好看到一家亮着暖黄灯牌的茶室,门口木匾上刻着"天水茶韵"四个字。客户指着招牌笑道:"就这家,咱们今天也试试这500元的茶到底什么来头。"
推门就是另一个世界
一进门我就愣住了,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没有震耳的音乐,也没有刺鼻的香薰,只有淡淡的沉香萦绕在空气里。穿着素色棉麻裙的茶艺师正在茶台前沏茶,动作轻得像在抚摸婴儿。青瓷茶具碰触时发出清脆的声响,反而让整个空间更安静了。
茶艺师小月看出我们的疑惑,边温杯边解释:"我们这儿确实是正经喝茶的地方。500元包含叁泡不同的古树茶,还能听老师傅讲茶经。"她说话时眼角弯弯的,"很多客人都是来谈事的,图个清静。"
客户要谈合同细节,我就坐在靠窗的榻榻米上发呆。窗外是条老巷子,偶尔有自行车铃铛声飘进来。小月端来第一泡茶,说是勐海的老班章。茶汤入口那股子醇厚,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大灶台,柴火饭快要熟时飘出的米香。
原来茶真的会说话
第二泡茶叫"月光白",茶叶在盖碗里舒展开时,小月轻声说:"您看,像不像月夜里起舞的白蝶?"我凑近看,还真像。这茶喝着有股清甜,像山泉水泡的冰糖。隔壁桌是对年轻情侣,女孩正让男朋友猜茶里的花香调,男孩笨拙地说着"玫瑰""茉莉",把女孩逗得直笑。
最让我惊讶的是第叁泡。茶艺师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师傅,他沏茶时整个人都在发光。注水时手腕轻抬,水流划出漂亮的弧线。"这是九十年代的熟普,"他说话慢悠悠的,"你们年轻人可能喝不惯。"可那股药香顺着喉咙滑下去时,我忽然懂了为什么有人愿意花500块来喝茶——这不只是解渴,是在和时间对话。
老师傅说,以前天水的茶馆都是街坊邻居聊天的地方,现在大家都忙着刷手机,反而忘了怎么面对面说话。他指着墙上的老照片:"我爷爷那辈,一把茶叶能泡一天,来往的都是知根知底的老茶客。"
临走时已经快午夜了,客户在门口握着我的手:"这地方选得好,比酒桌上谈事舒服。"他掏出手机,"把这家店推给我,下周带夫人来。"
现在要是有人问我天水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值不值,我会说:如果你想要个能安静说话的地方,想要杯能喝出故事的茶,那这钱花得不冤。当然,要是单纯想解渴,街边奶茶店十五块一杯的波波茶也挺好。毕竟喝茶这事儿,从来都是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