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水磨工作室喝茶,清韵茶坊静心品茗
推开临清水磨工作室那扇老木门,时光仿佛忽然慢了下来。青石板地面还带着晨露的湿气,角落里的水缸养着几尾红鲤,尾巴一甩便漾开圈圈涟漪。店主是个穿棉麻衫的年轻人,正用竹箕晾着新到的凤凰单丛,茶香混着木架上的干花气息,在空气里织成一张温柔的网。
他抬头朝我笑笑:“水刚叁沸,来得正好。”那只朱泥小壶在他手中轻巧翻转,热气蒸腾着扑上屋檐下悬挂的竹风铃。我忽然觉得,这大概就是“清韵茶坊静心品茗”最真实的模样——不需要刻意寻找诗意,茶烟升起的地方,自然就有安宁。
茶汤里的光阴故事
“试试这批蜜兰香?”他推过来一只白瓷杯。茶汤是清澈的琥珀色,入口竟真带着类似蜂蜜的甜醇。我们聊起这种茶的制作,他说最妙的是摇青时机,“就像听茶叶呼吸,稍早稍晚都不对”。窗外有自行车铃铛叮铃铃响过,而屋里只有盖碗碰撞的清脆声响,还有茶水从壶嘴流出的潺潺细响。
第叁泡时,茶香完全打开了。他指着茶海里的茶汤说:“你看这颜色,像不像黄昏的光穿过老琉璃?”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她总用搪瓷缸泡茉莉花茶,那时不懂品,只知道咕咚咕咚解渴。现在慢慢明白了,原来茶里藏着不同年纪的滋味。
旁边有位老先生独自饮茶,面前摊着本旧书。他偶尔推推眼镜,对着一行字微微点头,那神情像是在与老友对谈。店主悄声说这位是常客,每次只点一种茶,从龙井喝到普洱,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时光。这样的画面,比任何对于修心的说教都来得生动。
水壶又开始轻声吟唱。店主换了一把紫砂,给我沏陈年铁观音。这茶汤色更深,带着果木的沉厚。他说这茶叶来自朋友家的老茶园,每年谷雨前一起炒制,“火候要到茶梗能折断,发出脆响才行”。
茶香萦绕中,我注意到博古架上的各式茶具。有只建盏特别有趣,釉面结晶像夜空中的星群。他说这是烧制时偶然得的,“ imperfections make it perfect”。就像生活,或许正是那些不经意的不完美,组成了最真实的韵味。
夕阳西斜时,茶已过七泡。味道淡了,余韵却长了。付钱时发现价格实惠得意外,他笑道:“不就是树叶和水么。”临出门,他往我包里塞了一小包茶样,“明天换个壶,味道又不同了”。
走在暮色四合的巷子里,唇齿间还留着那抹兰花香。忽然觉得,这样的下午就像茶汤第叁泡——恰到好处,一切刚刚好。不远处飘来饭菜香,混着身上带的茶气,织成平凡却温暖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