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学生通话800元叁小时
那天刷朋友圈,看到一条挺让人纳闷的消息:普宁有个初中生,花了整整八百块,就为了打叁小时电话。这事儿听着就离谱,我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怕不是被人骗了吧?
后来拐弯抹角打听了下,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这孩子叫小杰,平时挺内向的,在学校话不多。那八百块钱,是他攒了快半年的零花钱。电话那头的人,是他爸妈——在千里外的服装厂打工,叁年没回家了。
那通电话背后
小杰的班主任跟我说,孩子最近成绩下滑得厉害,上课老走神。有次布置作文写《我的家》,他交了个白卷。那天放学后,小杰跑到学校后门的小卖部,掏出皱巴巴的钞票,拨通了那个他背得滚瓜烂熟,却很少敢打的号码。
“妈,我这次数学考了92分。”其实他只考了72分。“爸,我长高了好多。”其实他已经大半年没量过身高了。这叁小时里,他把自己这半年编成了一个特别美好的故事——朋友很多,学习很棒,每天都开心。挂了电话才发现,眼泪把电话亭的玻璃都弄花了。
说到学生通话800元叁小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浪费。但你要是见过小杰攥着电话舍不得放下的样子,就会明白,这哪是浪费啊,这分明是在买一种叫“家”的感觉。
小卖部老板老陈告诉我,他这儿经常有这样的孩子。“贵是贵了点,但我这电话能打通外地工厂的宿舍,别的电话卡打不过去。”他说有个小女孩更让人心疼,每次就打十分钟,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像读课文一样念完就挂,说这样省钱。
现在很多人在讨论普宁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值不值,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太对。就像问你,花八百块买叁年的思念,贵吗?那些在外打工的父母,接到孩子电话时,手在衣服上擦了又擦才敢接听,生怕手上的老茧磨坏了这片刻的温情。
这事传开后,学校开了个特别的班会——教孩子们怎么用视频通话。有个孩子怯生生地问:“老师,视频要不要钱?”那一刻,整个教室都安静了。
后来听说,小杰爸妈那个工厂开了个亲情热线,每周二晚上免费。第一个周二,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提前半小时就开始坐立不安,不停地看表,像在等待一个盛大的节日。
现在想想,那学生通话800元叁小时,买的不是通话时间,是勇气——是说出“我想你们”的勇气,是告诉父母“我很好”的勇气,是一个孩子在深夜里,隔着电话线给自己造的一个家的勇气。
上个月路过那家小卖部,看见电话亭上贴了张新纸条:“亲情电话,每周叁半价”。字体歪歪扭扭,但在我眼里,比什么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