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阜新火车站旁的小巷子

发布时间:2025-11-03 01:07:35 来源:原创内容

站在阜新火车站宽阔的广场上,抬头就能看到对面那片密匝匝的老房子。说真的,要不是为了找家小馆子填饱肚子,我可能永远不会注意到那条夹在两栋旧楼之间的小巷子。入口窄得很,稍微胖点的人估计得侧着身子才能进去。

巷口摆着个修鞋摊,老师傅正低头敲敲打打,旁边收音机咿咿呀呀放着二人转。往里走几步,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角爬满青苔,湿漉漉的空气里混着油炸糕的香味。才晌午时分,各家厨房已经忙活起来,葱花的爆香味儿从木窗棂里飘出来,惹得人直咽口水。

巷子里的烟火人生

卖豆腐脑的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舀豆浆的动作利索得很。“咱这巷子别看旧,住的可都是老阜新人哩。”她边说边往碗里撒香菜末,“火车站对面吵是吵了点,但买根葱都方便。”正说着,隔壁五金店老板端着搪瓷缸来串门,两人就站在当街聊起今天的菜价。

再往深处走,景象更鲜活了些。理发店的转灯蒙着灰还在转,老师傅正给小孩推头,推子嗡嗡响着;杂货铺门口用竹竿挑着各式衣架,老太太多年前就习惯在这里买针头线脑。有个大爷坐在马扎上喂鸽子,看见生人也不躲,反倒咧嘴笑:“这条阜新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比我岁数都大嘞!”

说实话,走在这样的小巷里,时间好像故意放慢了脚步。外卖小哥骑着电瓶车小心翼翼地从晾衣杆下钻过,车把手上挂着的订单摇摇晃晃。住在楼上的大姐从窗口探出身子收衣服,竹竿碰着邻居的防盗网,发出哐当哐当的响声。

新旧交织的风景线

巷子西头新开了家奶茶店,装修得亮堂堂的,和周边的旧门脸显得格格不入。几个年轻姑娘坐在高脚凳上玩手机,偶尔抬头看看窗外经过的绿皮火车。而斜对面的老式裁缝铺里,老师傅还踩着上海牌缝纫机,嗒嗒嗒的声音几十年没变过。

要说最热闹的,还得数傍晚时分。下班的人拎着菜匆匆往家赶,放学的孩子在巷子里追跑打闹。阜新火车站旁的小巷子这会儿活了过来,炒菜声、电视声、吆喝声混成一片。快递车堵在巷口进不来,司机急得直按喇叭,街坊们却见怪不怪,照样慢悠悠地搬着小桌板出来,准备在门口吃晚饭。

我在巷子中段找了家面馆坐下,老板推荐了招牌打卤面。等面的工夫,听见邻桌两个老哥在聊拆迁的事。“听说对面火车站要扩建,咱们这条阜新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怕是保不住了。”穿工装的那位叹了口气。另一个摆摆手:“说了十来年了,要拆早拆了。你看这电线乱得跟蜘蛛网似的,施工队来了都头疼。”

热腾腾的面端上来,氤氲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透过起雾的镜片望出去,巷子里摇曳的灯光变得朦朦胧胧的。忽然觉得,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就像这座城市的一道褶皱,仔细翻开,里面藏着一代代人的悲欢。

巷子尽头有棵老槐树,树杈上系着些褪色的红布条。树下几个老太太在乘凉,摇着蒲扇聊家常。火车轰隆隆驶过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她们却像没听见似的,照样聊得热络。也许对他们来说,这条阜新火车站旁的小巷子早就不只是条通道,而是扎根了几十年的家。

转身往回走时,修鞋摊已经收工了,只留个小马扎靠在墙边。路灯次第亮起,把斑驳的墙面照得忽明忽暗。我想起老板娘说过的话,这条巷子确实老了,老得就像坐在巷口石墩上打盹的那些老人。但奇怪的是,走在其中反而能嗅到生机——那种在砖缝里挣扎着长出来的青草,在旧窗台上开得正艳的月季,都让人莫名觉得踏实。

走出巷口重新回到车站广场,回头看时,那窄窄的入口仿佛把喧嚣都过滤掉了。明明相隔不过百米,却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或许明天,或许明年,这条巷子终将被写进拆迁公告里。但至少此刻,它还在那里,用自己特有的节奏,缓缓呼吸着。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