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水会交流群,大理水友互动社区
最近加了个大理水会交流群,本来以为就是普通聊天群,结果发现挺有意思的。群里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分享洱海边的照片,有拍日出时水鸟掠过湖面的,有录到水性杨花开了的,还有住在双廊的群友直播拍晚霞。看着手机里刷过的照片,总觉得不去洱海边走走都对不起这些美景。
刚进群那会儿我都不太敢说话,就默默看大家聊天。有个叫“洱海渔夫”的老哥特别热心,谁问哪里能看到海鸥都会详细说明位置,连最佳观赏时间都交代清楚。慢慢熟悉后,我也开始在群里分享些见闻。上周我在才村码头拍到彩虹,发到群里没多久就收到二十多条回复,这种找到同好的感觉真好。
群里不只是看风景
大理水会交流群不光是分享美景的地方。上周有群友说在古城看到有人往水沟里扔垃圾,马上就有五六个人响应说要一起去贴警示牌。第二天他们真去了,还拍了现场照片发群里。龙龛码头附近的群友更组织过清理水草的活动,听说那天来了叁十多人。
这种行动力让我挺惊讶的。原本以为就是个线上群组,没想到大家线下也这么积极。可能常去洱海边的人,都特别看不得水面漂着塑料袋吧。
现在我养成习惯了,每次去洱海边都会多带个垃圾袋,顺手捡捡岸边的瓶盖烟头。有次正弯腰捡东西,旁边钓鱼的大叔还主动递给我一个夹子,说他也是看了群里的倡议才开始这么做的。
大理水友互动社区最近在传个好消息,听说相关部门要整治排污了。群里讨论得可热烈了,有人马上补充说看到已经在埋新的管道。这种消息传得特别快,比新闻还及时。
上个月群里聊得最多的是海菜花,这种白花瓣黄蕊的水生植物只有水质特别好时才开得茂盛。群里有位老师傅说他年轻时洱海到处是海菜花,后来消失了好多年,现在又慢慢多起来了。他每周末都去固定几个点拍照记录,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叁年。
我发现待在群里久了,看洱海的眼光都不一样了。以前就是觉得水面蓝得好看,现在会注意水清不清,有没有水鸟,岸边植物长得好不好。有次我指着岸边的菖蒲跟朋友介绍,说完自己都愣了下——这些知识都是从大理水会交流群学来的。
最近群里在讨论怎么劝阻游客洗车,大家出了好多主意。有人建议在热门路段放提示牌,有人说要准备些宣传单。最后决定由住在附近的群友轮流去现场温和提醒,还专门商量了怎么说话比较得体。这种既保护水源又不伤和气的做法,确实很符合大理人处事的风格。
有天清晨我去龙龛码头,碰到群里的摄影爱好者老杨。他架着三脚架在等日出,见到我就笑着指指水面:“今天水质特别好,能拍到底下的水草。” 我们并肩站着等太阳升起,那一刻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愿意为这片水付出时间精力。
大理水友互动社区就像个线上的邻里巷子,谁发现什么新鲜事都会来说一声。昨天还有群友发视频,拍到小普陀附近来了几只从来没见过的水鸟,马上有懂鸟的人出来介绍品种。生活在这样的社区里,感觉整座古城的人都成了守护洱海的邻居。
现在我经过洱海,常会想起群里那些素未谋面却格外熟悉的名字。知道清晨有“洱海渔夫”在检查水质,黄昏有老杨在拍晚霞,周末有志愿者们沿湖岸清理。这片水仿佛成了连接大家的纽带,让每个关心它的人自然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