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火车站小巷子,瑞丽火车站旁小街
瑞丽火车站小巷子,瑞丽火车站旁小街
每次从瑞丽火车站出来,扑面而来的除了那股子热烘烘的、带着点泥土和植物气息的风,就是眼前那片开阔却略显嘈杂的广场了。出租车、公交车、拉客的摩托车,声音混在一起,催着你赶紧去往下一个目的地。可我偏偏不着急,我的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往车站侧边那条不怎么起眼的瑞丽火车站小巷子里瞟。
说它是巷子,其实也有点抬举它了。它就是两栋旧楼之间挤出来的一条窄道,入口处被一家小吃店支出来的棚子占了一半,显得更隐蔽了。你要是匆匆走过,很可能就把它给忽略了。但对我来说,这条小巷,还有它连着的那些瑞丽火车站旁小街,才是这座边境城市递给我的第一张、也是最有味道的一张名片。
一脚踏进去,感觉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外面的喧嚣像是被一道无形的墙给挡住了,声音变得朦朦胧胧的。巷子两边是些老旧的居民楼,阳台上晾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偶尔还能看见几盆叫不上名字的、开得正艳的花。墙壁斑驳,爬满了青苔,雨水冲刷过的痕迹像是一幅抽象画。地面是那种老式的水泥地,坑坑洼洼的,走起来得稍微留点神。
你再往里走,景象就又不一样了。巷子尽头连通着几条小街,这下子,生活气息可就更浓了。这儿不像大商场,规规矩矩的,这儿的一切都带着点随性的、野蛮生长的劲儿。卖水果的叁轮车就停在路边,菠萝蜜个头大得吓人,菠萝被泡在盐水玻璃罐里,插着竹签,一块钱一块。老板娘坐在小马扎上,不紧不慢地摇着蒲扇,也不怎么吆喝,看见你望过去,就对你笑笑。
再往前,是个修理铺,老师傅正低头捣鼓着一台电风扇,工具摆了一地。隔壁呢,可能就是个卖缅甸零食的小摊,花花绿绿的包装袋,上面印着看不懂的文字。空气里混杂着水果的甜香、香料有点冲鼻子的味道,还有谁家厨房飘出来的炒菜油烟味。这种味道,说不清道不明,但你就觉得,嗯,是这儿了,这就是生活的本来样子。
我特别喜欢观察这里的人。蹲在路边下棋的老大爷,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穿着笼基(缅甸传统筒裙)的男人趿拉着人字拖,慢悠悠地走过;几个妇女围坐在一起,一边摘菜,一边用我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聊着天,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他们似乎都和这条瑞丽火车站小巷子的节奏合为一体了,不慌不忙的。火车站代表着流动和告别,而这里,代表的却是扎根和日常。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我对这里这么着迷呢?大概是因为,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到处都是千篇一律的火车站前广场和商业街,能保留着这样一片有点“土气”、有点杂乱,但却充满血肉和温度的地方,实在太难得了。它像一个城市的褶皱,把最真实、最柔软的部分都藏在了里面。你不走进来,就永远发现不了。
所以啊,下次你要是也有机会来到瑞丽,从火车站出来,办完正事之后,不妨也像我一样,别急着跳上车。试着拐个弯,到那条不起眼的瑞丽火车站旁小街里转一转。你不用带着什么目的,就这么随便走走,看看。也许,你也会在某个拐角,闻到一阵特别的香味,看到一个有趣的人,或者就是单纯地发会儿呆,然后心里会悄悄地感叹一句:“哦,原来瑞丽,还有这样一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