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约茶上课,蛟河品茶学堂
最近朋友圈里总看到有人在聊蛟河约茶上课的事儿,我起初还挺纳闷,这年头喝茶都能开课了?直到上周末被朋友硬拉着去了趟蛟河品茶学堂,才算明白其中的门道。
那天下着小雨,我们拐进老街一家挂着竹帘的茶舍。刚推门就闻到淡淡的炭火香,穿着棉麻裙的茶艺师正在教大家温杯。有个大姐手忙脚乱地烫了手指,茶艺师笑眯眯地递上凉毛巾:"不急不急,咱们蛟河约茶上课的规矩就是——茶等人,人不等茶。"这句话突然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节奏的时代,能听见这样的话可真新鲜。
茶香里的慢时光
茶艺师小陈给我们展示当地特产的刺五加茶,她说现在年轻人来蛟河品茶学堂,倒不全是冲着茶艺来的。有个经常加班的程序员告诉她,每次来这儿跟着学注水、出汤,看着茶叶在玻璃壶里翻飞,感觉就像给大脑做了一次深度按摩。隔壁座位的退休教师接过话头:"可不是嘛,我在这儿认识了叁个茶友,现在每周叁雷打不动约着喝茶,比上班还准时。"
我注意到茶架上摆着不少手写标签,小陈说这都是学员存的私房茶。有个特别的罐子上贴着"降压专用",主人是位高血压患者,自从开始学习药茶配制,现在每天带着老伴儿喝定制茶饮。说着她突然压低声音:"其实啊,最重要的不是茶多好,而是这几个钟头里,大家都把手机搁在竹筐里了。"
窗外的雨渐渐大了,铜壶咕嘟咕嘟冒着白气。看着周围人们专注地闻香品茗,我突然理解为什么蛟河约茶上课能吸引这么多人了。这哪儿是在学喝茶呀,分明是找了个正当理由,让自己从忙碌生活中偷来片刻安宁。
临走时看见新来的学员正在登记,有个姑娘在兴趣栏写着"想学会发呆"。小陈眨眨眼说这个愿望最容易实现,只要叁泡茶的功夫,保准能让人找回发呆的乐趣。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但仔细想想,现在能心安理得发呆的时刻,确实比好茶叶还珍贵呢。
雨停了,茶舍屋檐还在滴水。我端着刚学会冲泡的金银花茶走到门口,发现青石板上映着暖暖的灯光。也许下次该带总喊颈椎疼的同事来看看,毕竟在蛟河品茶学堂,连揉捻茶叶的动作都像在给手指做康复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