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那里有站小巷的,辉县站旁小巷位置
辉县站旁小巷位置
你说这辉县站旁边的小巷子啊,每次路过都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我那天正好在车站等人,闲着也是闲着,就顺着站前广场往西走了百来米,还真让我找着了那条巷子。巷口不宽,就夹在两个旧式楼房中间,要是不留心,可能就直接走过去了。
刚踏进去,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外头大街上是车来车往的喧嚣,里头却是另一番光景。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角还能看到几处青苔。往前走几步,有个大叔正坐在自家门口的小马扎上收拾渔具,他瞅了我一眼,倒也没多问,继续忙活手里的活儿。我心想,这大概就是老巷子里的日常吧,生人进来,他们见得多了。
再往里走,巷子稍微宽了些,左边出现了一家剃头铺子。红白蓝叁色的转灯慢悠悠地转着,老师傅正给一位大爷修面,动作不紧不慢的。隔着玻璃窗,能听见他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常。这种铺子现在可真不多见了,倒是让人想起小时候陪爷爷理发的光景。
巷子中间有棵老槐树,枝桠伸得老长,底下摆着几个石凳。这个季节,树荫正好能把整个小空地罩住。我琢磨着,夏天傍晚坐在这儿乘凉,应该挺惬意的。树下还停着几辆自行车,靠墙放着,看起来都是街坊邻居的。
说到辉县那里有站小巷的这个话题,其实不少本地人都知道这条巷子。它不像那些开发过的旅游古街,这里没什么商业气息,就是普普通通的民居。晾衣绳从这家窗口拉到那家阳台,挂着的衣服随风轻轻摆动。偶尔能闻到谁家做饭的香味,像是红烧肉,又像是炒青菜,说不上来,但就是那种家常菜的味儿。
走到巷子深处,发现这儿居然还藏着一家烧饼铺。炉子就支在门口,老师傅手法熟练地贴饼、翻面,刚出炉的烧饼金黄酥脆,芝麻香扑鼻。我买了一个,边吃边和老师傅聊了几句。他说在这做了十几年烧饼,来的多是老主顾,也不图赚大钱,就是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巷子不算长,从头走到尾也就十来分钟。快到尽头时,能看到一排老式的信箱,绿色的漆已经有些剥落。这些信箱现在估计用得少了,大家都用手机联系,但它们还立在哪儿,像是守着过去的什么约定。
往回走的时候,我又注意到巷子两侧的房门都不太一样。有的还是老式的木门,带着铜环;有的已经换成了现代的防盗门。这种新旧交错的感觉,倒让人觉得真实。这条辉县站旁小巷位置虽然不起眼,但它有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过着日子。
走出巷口,重新回到车站广场,忽然觉得刚才那段时间像是偷来的。可能在很多人眼里,这不过是一条普通的小巷,但对生活在里面的人来说,这儿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那些闲聊、做饭、做小生意的日常,组成了这条巷子独有的生命力。
下次你要是来辉县站,时间充裕的话,不妨也去找找这条巷子。不用特意寻找什么风景,就在里面随便走走,感受一下那种不同于大街上的安静和从容。说不定,你也会发现一些让我忽略掉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