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小粉灯一条街,胶南小粉灯街区风貌
胶南小粉灯一条街,这名字听着就带着那么点市井的暖意。每当夜幕降临,那些暖融融的粉色光晕便接连亮起,像是给整条街道披上了一层温柔的薄纱。
说它是条街,其实不算太长,走快些十来分钟就能从头走到尾。可偏偏就是这段不长的路,藏着胶南老城区最鲜活的生活气儿。路两旁是些有些年头的店铺,卖什么的都有——飘着香气的烧烤摊、冒着热气的馄饨店、亮着灯箱的理发屋,还有那些开了几十年的五金杂货铺。这里的店面都不大,装修也说不上精致,可每家每户门口那盏小粉灯一亮,整条街的味道就出来了。
光晕里的烟火日常
傍晚五六点钟,是这条街最热闹的时候。下班的人顺道来买点熟食,放学的小孩缠着家长要根糖葫芦,老街坊碰着了就站在路边聊上几句。那灯光照在行人脸上,都显得柔和了几分。我常想,为什么是粉色的灯呢?问了几家店主,他们也说不上来个正式的缘由,只含糊地说“一直就这样”“看着暖和”。大概,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习惯,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吧。
街角那家修鞋的张师傅,在这条街上摆了二十多年摊。他的手艺没得说,线走得密,胶粘得牢。有天我去修鞋跟,他一边敲敲打打一边慢悠悠地说:“这灯啊,刚开始也就几家用,后来越来越多店铺都跟上了。你说怪不怪,别的颜色也试过,白的太冷,黄的太旧,就这粉嘟嘟的光,照得人心里舒坦。”
确实,走在这条街上,你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那光不刺眼,刚刚好能看清路,又能把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一片朦胧里。下雨天尤其好看,湿漉漉的地面反射着点点粉光,整条街像是浮在了一个温暖的梦里。
胶南小粉灯街区风貌能够保留下来,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意外。前几年旧城改造,这条街本来也在拆迁名单里。后来不知怎么的,居民们联名写信,说是舍不得这街、这灯。也许是那份朴素的情感打动了人,最终规划做了调整,这条街算是保住了。现在想想,若是真拆了,胶南就少了一处这么有味道的地方。
如今这条街上,老店铺还在,也添了些新面孔。有年轻人开了家小小的咖啡馆,很聪明地也在门口挂了盏小粉灯,算是入乡随俗。新旧交融,却不觉突兀,那统一的灯光像是某种默契,把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东西都调和在了一起。
夜深时,大部分店铺都打烊了,只有零星几盏小粉灯还亮着,像是守夜人的眼睛。偶尔有晚归的人骑车经过,车轮碾过路面发出沙沙的声响,身影在粉色的光晕里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最终消失在街道的尽头。这景象,看多了竟让人有些莫名的感动。
胶南小粉灯一条街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它就是日常本身——是热腾腾的饭菜香,是熟人间的点头问候,是那些看似普通却让人安心的生活片段。也许再过许多年,这里的店铺会换,人会变,但只要那一片粉色的光晕还在夜晚亮起,这条街就还是胶南人记忆中的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