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邻近的小巷风情

发布时间:2025-11-03 16:00:15 来源:原创内容

乐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

每次从乐平火车站出来,目光总会被对面那片密匝匝的巷口吸引过去。它就在那儿,与现代的火车站就隔着一条不算宽的马路,却像是横亘着两个时代。站前广场是匆忙的,是提着行李箱、盯着手机屏幕、赶着下一段行程的世界;而那条小巷子,却像一位气定神闲的老人,蹲在喧嚣的边缘,默默地看着人来人往。

我这次没急着走,鬼使神差地就穿过了马路,一头扎进了那片阴影里。刚踏进去,周遭的声音仿佛一下子被过滤了。火车的汽笛和汽车的喇叭声变得遥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贴近生活的底噪——谁家炒菜的刺啦声,电视里隐约传来的戏曲声,还有老人慢悠悠的谈话声。空气里的味道也变了,从汽油味变成了饭菜的香气,还夹杂着一丝老房子特有的、潮湿的木头味儿。

这条巷子是真窄,两个人并排走都得稍微侧侧身。两旁的墙壁斑斑驳驳,露出里面不同年代的砖头和修补的痕迹,像一本摊开的、写满故事的书。电线在头顶交错纵横,织成一张杂乱又富有生命力的网。阳光很难直射进来,只能从缝隙里漏下几缕,在地上画出明明暗暗的光斑。

往里走几步,景象就更活了。一个穿着汗衫的大爷,坐在自家门口的小竹椅上,摇着蒲扇,眯着眼打盹,他脚边蜷着一只花猫,也一样睡得坦然。再往前,一户人家的门敞开着,能瞥见里屋的方桌和长条凳,桌上还摆着没收拾的碗筷,充满了过日子的烟火气。我发现,这里的小巷风情,就藏在这些不被打扰的日常瞬间里。

我停在一个卖烧饼的小摊前,摊主是个满脸笑容的大婶。炉子烧得正旺,面饼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我买了一个,刚出炉的,烫得左手倒右手。咬一口,外皮酥脆,里面软和,是那种最朴实、也最踏实的味道。大婶一边忙活一边跟我搭话,说她在乐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里摆了十几年摊了,好多老街坊就爱吃她这一口。

她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一种笃定的自豪。我忽然觉得,这条巷子并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存在,它更像一个容器,盛放着许多像大婶这样的人生,以及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与记忆。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高楼拔地而起,节奏快得吓人,而这里的时间,却仿佛被拉长了,走得格外缓慢而温柔。

继续往里,能看到一些紧闭的木门,门楣上的雕花还依稀可辨,只是漆皮剥落得厉害。有些门旁还贴着早已褪色的春联。它们静静地站在那里,像是在无声地诉说往昔的热闹。我猜想着,这些门后曾经有过怎样的悲欢离合呢?或许也曾有孩童在门前追逐嬉戏,有新婚的喜庆,有离别的愁绪。如今,大多安静了,只留下这些沉默的建筑,成为岁月最忠实的见证者。

走到巷子另一端,光线重新变得明亮,眼前是另一条车水马龙的大街。我站在巷口回望,那条幽深的巷弄在身后,像一个温暖的梦境。这一趟短暂的穿行,仿佛是一次从现实到旧时光的出走。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人的景观,有的只是那种被生活反复打磨后留下的温润光泽。这条乐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用它独有的方式告诉我,有些东西,走得慢一点,才能存得久一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