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同城快约一夜,牡丹江同城速约一晚见
这几天朋友圈总有人问我,牡丹江同城快约一夜到底靠不靠谱?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个信息时我也犯嘀咕——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白天忙着上班,晚上想找个朋友吃饭唱歌都凑不齐人。
记得上周叁下班,手机突然弹出牡丹江同城速约一晚见的通知。点开一看是几个本地网友组织的烧烤局,就在东四条路那家老字号。当时想着反正回家也是点外卖,不如去凑个热闹。
意想不到的相遇
到地方才发现来的人真不少,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开店的小老板,还有个特别能聊的出租车司机。炭火滋滋响着,羊肉串的香味混着啤酒泡沫,很快就没人拘束了。那个戴眼镜的小王说,他来牡丹江叁年了,除了同事几乎不认识本地人。这话说得在理,现在住在对门都不一定打过照面。
穿红色毛衣的李姐接话,她说以前总觉得牡丹江同城快约一夜不太正经,实际来了才发现,就是普通人找伴儿打发时间。她上回通过这个参加了徒步群,现在每周都去北山公园爬山。
吃着聊着,不知不觉就十点多了。有人提议转场去唱歌,另外几个约好周末一起去镜泊湖。临走时大家互相加微信,约好下回再聚。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觉得这个城市变得亲切多了。
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现在人都习惯在手机屏幕上划来划去,真见面反而不知道说什么。但这种同城速约的活动,倒让人找回点儿以前大杂院的感觉。不在乎你做什么工作,赚多少钱,就是简单吃个饭,聊聊天。
后来我又参加过两次活动。一次是羽毛球局,在理工大学体育馆;还有回是拼车去横道河子玩。每次都遇到新面孔,但很快就能熟络起来。可能因为在牡丹江这座城市生活的人,骨子里都带着东北人的爽快劲儿。
当然啦,任何新鲜事物都要注意安全。我一般选择在公共场所的活动,第一次见面也会叫上朋友同行。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同时也要有基本的防范意识。
现在天气开始转凉了,群里正在商量组织室内活动。可能是桌游,也可能是手工课。有人说要带自家做的辣白菜来分享,听着就让人期待。生活在继续,这样的牡丹江同城速约一晚见,让普通的夜晚也变得有意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