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附近200块钱的爱情,康定200元情感故事
康定的天蓝得有点儿不真实,折多河的水哗啦啦地响,像是永远有说不完的话。我坐在一家茶馆的二层,窗户正对着跑马山。这趟来康定,原本是为了拍些照片,却意外听见了个对于200块钱的故事。
讲故事的是一位常年在折多山跑运输的刘师傅。他呷了口酥油茶,眼睛眯成一条缝:“你说200块钱在现在能干啥?吃顿火锅都不够。但在我们这条路上,还真有人拿200块钱,买了一段放不下的情。”
风雪夜里的那盏灯
那是前年冬天的事了。刘师傅送货回来晚了,折多山下起了大雪。能见度不到五米,车子像蜗牛一样爬。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看见远处有微弱的灯光——那是路边一间极其简陋的砖房,门口挂着“住宿”的牌子,字都快看不清了。
“我推门进去,屋里就一对年轻夫妻。男的叫小张,女的叫小杨,都是从外地来的。”刘师傅回忆道,“房子特别小,就隔成了叁间,他们自己住一间,另外两间做客房。那晚上除了我,还有个徒步的小伙子。”
房价正好是200块钱一晚。小张不好意思地搓着手:“哥,知道贵了点儿,但这大雪天的……”刘师傅摆摆手,掏了钱。他跑车这么多年,明白这种天气有个落脚的地方就不错了。
半夜,刘师傅被说话声吵醒。原来是那个徒步的小伙子正在和小张夫妻理论。小伙子觉得200块钱太贵,身上钱不够,想第二天一早就走。
小杨默默地热了碗酥油茶递给小伙子:“钱不够就算了,先把这碗茶喝了暖暖身子。”她的手冻得通红,屋子角落里堆着还没缝完的羌绣。
200块钱背后的重量
第二天雪停了,刘师傅和小伙子都要离开。小伙子坚持留下了身上所有的钱——158块。小张追出去要把钱还给他,两个人就在雪地里推来推去。
“后来我才知道,”刘师傅的声音低了下来,“小杨身体不好,需要长期吃药。他们从甘肃过来,就是因为听说康定的气候对她身体好。那200块钱的房费,其实是攒着给她买药的。”
几个月后,刘师傅又经过那里,特意停了车。小张正在修葺屋子,见到他特别高兴。屋里多了两张床位,价格却降到了100块。小张笑着说:“现在路修好了,来往的人多了,我们也能稍微便宜点儿了。”
最让他触动的是,墙上贴满了照片——都是曾经住过的旅人寄回来的。小杨的气色明显好了很多,她正在院里晾晒床单,高原的阳光照在她身上,整个人都在发光。
“你说这200块钱的爱情是什么?”刘师傅喝完最后一口茶,“就是小张愿意陪她到任何一个地方,就是小杨撑着病体也要陪他经营这个家,就是风雪夜里那盏为陌生人亮着的灯。”
我离开茶馆时,夕阳正把整个康定染成金黄色。折多河水还在哗哗地流,像是把这个200块钱的情感故事,一遍遍讲给每一个路过的人听。或许在康定这个地方,爱情从来不是明码标价的东西,它藏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200块钱背后,温暖而坚韧地生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