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大学城上门400元服务,附近学生区400元上门服务
这几天在莱阳大学城附近的学生区,总能看到一些对于“上门服务”的小广告,上面明码标价400元。说实话,第一次看见这个数字时我心里咯噔一下——现在的大学生消费水平都这么高了吗?
正好前两天学弟小陈搬家,叫了个师傅来帮忙拆装家具。师傅骑着电动车赶到时满头大汗,工具箱里扳手、电钻一应俱全。我顺口问了句价格,他擦着汗说:“拆装衣柜加书桌,收400块。”看着师傅利索地把家具拆解成板件又重新组装,突然觉得这钱花得挺值。
那些藏在价格背后的故事
后来在奶茶店碰到做家教的小林,她笑着说最近也接了个“上门服务”的活。“教初中数学,每次两小时,刚好400元。”她晃着奶茶杯里的珍珠,“家长说孩子成绩上去了,非要给我发红包呢。”
其实在莱阳大学城周边,这种明码标价的“上门服务”还挺常见。修电脑的小王告诉我,他根据故障程度收费,最简单的系统重装就收100,要是换主板什么的才收到400。他说得实在:“得对得起人家花的钱啊。”
不过要说最让我惊讶的,是美术系的师妹居然靠上门教画画实现了经济独立。她那个装画具的行李箱推开能变魔术似的展开画架,颜料盒像彩虹糖罐子。她说每次去教小朋友画画都是400元,最近还收了长期学生。
说起来,这个“400元”的定价还挺有意思。不算太贵让人望而却步,又不至于太便宜让提供服务的人亏本。就像学校后门那家理发店的托尼说的:“定这个价,双方都舒服。”
昨晚路过学生公寓,看见几个男生正帮邻居搬钢琴。四个人喊着号子小心挪动,衬衫后背都汗湿了。听到他们说“说好400就不能反悔”,突然觉得这种靠手艺和力气赚钱的样子,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强多了。
可能每个人对“值不值”都有自己的秤。就像食堂叁楼的麻辣香锅,有人觉得20块太贵,有人却每周必吃。这些发生在莱阳大学城附近的“400元上门服务”,说到底就是年轻人用本事换生活的一种方式。
现在再看到那些写着“上门服务”的小卡片,我都会多想一下——说不定又是哪个学生在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正努力地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呢。